从海鲜大排档开始,这仨哥们就开始扫荡,在陈星的示意下,伊万和小鬼也没和他客气,想吃什么就点什么,陈星也奔着那没吃过的,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下手。
伊万和小鬼负责将做好的、烹制完毕的食物陆续地端回饭桌,陈星负责付款。
渐渐地,饭桌上就堆满了各地各色的食物。
海鲜烧烤:烤虾、烤鱿鱼、烤生蚝……满满的三大盘,蘸料就有日式的生抽芥末和马来的沙嗲酱。羊肉串、牛肉串、鸡肉串,又是三大盘沙爹,都是马来西亚特色的甜辣花生酱浇汁。
华夏式海鲜:清蒸石斑鱼、清蒸螃蟹、清蒸龙虾、芙蓉瑶柱、红烧扇贝。
华夏式炒菜:蚝油芥蓝、白灼生菜、麻婆豆腐、什锦拼盘。
马来西亚菜:酸甜参巴鲜鱼、甜辣鲜蟹汤、什锦刨冰。
印度尼西亚菜:鸡肉咖喱、香甜豌豆虾、煎炒空心菜、沙茶秋葵、鱼肉乌达。
印度菜:印度抛饼及印度布丁。
泰国菜:泰式甜辣牛肉-粒、泰式天妇罗。
越南菜:春卷生菜包、软脚虾卷。
到最后,潘船长不得不把两张桌子拼到一起,才勉勉强强放下这些菜。让小鬼死活把陈星拽回来,才结束了他的疯狂点菜之旅。
就这样,陈星还拿了8罐新加坡特色的tiger啤酒回来,看得老潘直翻白眼。
好在这里的美食,除了烤串,菜码都不大,三个正是能吃年纪的小伙子被这异域的美食和环境一刺激,配合着爽口的冰镇啤酒,那叫一个风卷残云啊,不到一个小时,基本都空盘了。
老潘每样菜都尝了一些,基本就饱了,最后一边喝着一碗鲜蟹汤,一边悄声对仨人说道:“吃好了吗?要不喝碗汤消化消化?”总被邻桌的人盯着他们堆满的空盘子,他也尴尬啊。
小鬼摸着自己溜圆的肚子,傻傻地一笑:“饱了”。这19年的人生里,他哪里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啊。
伊万也明白了老潘的意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吃惯了俄罗斯单调食物的他,也被这丰富多样的东南亚美食所征服,但他最爱吃的还是那条华夏做法的清蒸石斑鱼,鲜嫩多-汁,清鲜无比,那一整条鱼,基本都被他吃了。
陈星还好了,自从异变后,他的饭量要是撒开欢儿来吃,是同龄人的3、4倍,所以看似和伊万、小鬼吃得差不多,其实也就半饱。但是这些第一次吃过的东南亚美食独特的味道,还是让他回味无穷,心里决定,如果有机会,一定带爸妈、奶奶和明月来再次品尝。
最近这几个月来,他也渐渐感觉到,身体已经慢慢地在进行自我调整,不再单纯靠数量吸收所需营养物质,也有所挑剔。比如平常船上吃蓝鳍金枪鱼刺身,陈星就很容易有饱腹感,不用大量的进食。如果吃普通肉类和蔬菜,就需要多吃一些了。
不过,陈星也隐约感觉到了,他现在抗饥渴能力应该也很强,就是没有试验过,饥渴状态下能坚持几天。
四人喝完手中最后一口啤酒,站起身来,满足地揉了揉肚子,离开了“老巴刹美食”的战场。
下午,按照游览指南,四人又来到了皇后坊,参观了新加坡殖民时代的建筑群,包括:维多利亚剧院及音乐堂,旧国会大厦的艺术之家,旧最高法院和政府大厦,莱佛士大酒店,圣安德烈大教堂。它们大都有粗大的圆柱,有纵深的露台和阳台,这都是过去西班牙、英国等国殖民地使用的建筑风格,现今,该区域仍保存了当时的建筑遗迹。
伊万、老潘还不觉得有什么稀奇,毕竟俄罗斯也有类似建筑,他俩也曾经在欧洲活动、游览过。陈星和小鬼就是长见识了,谁让他们年轻呢,人生的风景还很长,需要他们一步步地去欣赏,去思量。
快傍晚的时候,四人来到了著名的牛车水,也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
说到牛车水,其范围广大,这包括了大坡、桥南路、新桥路、沙莪巷、史密斯路、登婆路、宾塔街及摩士街。大致上为北到新加坡河,西至新桥路,南至“麦斯威尔“路和克塔艾尔路,东到塞西尔街,所以最早被称为“中国城”。而中国城被称为“牛车水“,则因为原本的居民都以牛车拉水来清扫,故而得名。
这里有传统的华人食品、传统的华人日常用品、旧式的药店、当铺、理发店、庙宇···最具代表性的天福宫就在这里。不过天色已晚,去观庙不太合适,四人决定明早再来天福宫。
要知道新加坡75都是华裔人啊,所以陈星、老潘和小鬼对这里特别有亲切感,看着如织的人流,他们走马观花地逛了起来。
天色黑了下来,整个牛车水却灯火辉煌,仿佛这才是他们一天中生活的开始。这里除了华夏人建筑,在桥南路竟然也可以看到当地最著名的印度教寺庙马里安曼兴都庙和詹美回教堂,看着印度教寺庙高大的大门上雕刻着色彩艳丽的印度教诸神、动物、人物等,给牛车水这个华人聚居区增添了一种异样的气氛,多少让人有些奇怪。
四人在牛车水众多的小巷中漫步,浏览着手工艺人制作的各种古色古香的工艺品,从中可以看到华夏的传统艺术,如书法、雕刻、木偶、佛像和香烛制作等。中药店保持着传统风貌,一格格的小抽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冷门的小日杂店,小百货店,专业领域专卖店随处可见,牌匾古老而沧桑。这里东西种类之全,只有你想不到的,
喜欢隐王星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