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舟照例查询经纬度。
发现是河北的一座城市。
两个光点,一个金色。一个微微泛红。
都是价值极高的宝物。
韩舟当即买好车票。
第三天,就来到了河间。
河间,古称河涧、瀛洲,由沧州代管。地处湖积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
河间是历史名城。当年毛亨传《诗》于河间诗经村,毛苌讲学君子馆,汉王刘德,礼贤下士,封毛苌为博士,使《诗经》发祥于河间,传播天下,为中国诗歌创作开创了先河。后人为了纪念毛苌,修建了“毛公书院”。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也是河间府人,就是那个“铁齿铜牙纪晓岚”,世称“纪河间”。他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阅微草堂笔记》等,有《纪文达公遣集》存世。
北洋军阀的冯国璋,是河间人。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也是河间人。他曾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一手促成了“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河间,人才济济。不过华夏大地五千年,任何一个叫得出名字的地方都出过历史名人。尤其是中原附近,和江南一代。都人才济济。
韩舟来到河间,下榻酒店。
车马劳顿,腹中饥饿,照例先出去觅食。
要说河间什么食物最有名。
那还得属“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华北传统小吃,起源于保定、河间一带,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
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一口咬下去,口感层次丰富,美味无匹。
驴肉火烧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最终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火烧的店铺,完全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相传,洪武大帝朱元璋死后,发生靖难之役。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发兵与朱元璋立的继承人——朱允炆开战。
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当地百姓有吃驴肉的习俗,所以烹饪的马肉也尤为香。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制做出的马肉味道益美。
到了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士人便改以食马肉习俗,仅以驴肉食用;又加驴比马价格贱,人们专养驴食用。再有当地烙制的火烧外焦里嫩,刚出炉的火烧夹上烹制的小驴肉,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而河间的驴肉火烧和保定的驴肉火烧又有所区别:
保定的驴肉火烧是圆的,河间的驴肉火烧则是长方形的。
火烧是一种酥脆的烧饼,夹着里面的驴肉。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的口感是非常好的。
而驴肉火烧所用的驴肉也有讲究。一定要选渤海驴,将其用独特秘方配制的各种香料卤制而成,口味奇香。接着在专门的菜墩上切碎,这种菜墩一般为圆形,四周高,中心凹,像一个浅浅的漏斗一样。在剁肉的过程中,如果客人要求,还会将特质的青辣椒切到驴肉里,但驴肉火烧里一定不能加香菜,否则会遮了驴肉的正味。
韩舟吃了两个驴肉火烧。
喝了一碗羊杂汤。
就非常饱非常满足了。
到店里租了辆suv车。
然后回酒店,睡觉。
第二天起来。
开车前往河间的郊区。
寻找那个金色的光点。
另一个红色光点在地图上显示,是在河间偏远地区的农村里。距离较远,韩舟先放着。
下午,到了金色光点显示的地方。
是一座老式小区。
进去,发现是一座老式筒子楼。
韩舟跟着外卖小哥混了进去。
来到四楼。
发现就在左手边的那个房子里。
门口非常脏乱,像是没人住。
韩舟下楼问物业,才得知,这间房子已经没人住了。
已经被房屋的所有人挂在了网上,处在待售状态。
但因为地段不好,而且两年前有一个老人在里面去世了,不吉利,所以一直没卖出去。
韩舟查了下,价格倒是很便宜。
30万就够了。
韩舟当即联系了中介。
第二天办完手续,打款。房子所有权就转到了韩舟手上。
得到了门卡和一大串钥匙。
第三天中午,韩舟独自来到这座房子。
之所以是中午来,是因为中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这座房子死过人,又很长时间没有生人住,韩舟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打开房门,一股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子里灰扑扑的。
开灯,发现打不开。
还好韩舟带了手电筒。
按照藏宝图的指引。
来到一所卧室。
卧室里干干净净,床上还铺着床褥,款式非常老。
但已经没有人住了。
韩舟来到房间角落,发现地板上有一条缝隙。
轻轻扣动地板。
咔嚓一声。地板被轻易地撬开了。
露出一个长方形的木制匣子。
韩舟打开窗帘,猛烈的日光顿时照射了进来。
韩舟打开木匣子。
发现是一柄异常精致华美的宝剑。
剑鞘似乎是由鲨鱼皮制成的,上面镶嵌了数颗宝石,最为特别的地方在
喜欢环球挖宝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