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和房玄龄,长孙无忌,戴胄,段纶四人,正商议着政事。
同时,太子李承乾和蜀王李恪在旁旁听。
户部尚书戴胄道:“今年八月,河南道淮南道等多地大水,加上早前剑南道十数州大旱,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赋收和国库收入惨淡,且为了赈灾济民,户部从国库中调拨了大量钱粮,现今国库已然入不敷出,不容乐观。”
工部尚书段纶也是道:“开国以来,黄河中下游多地连年大水,长江以南也时有发生,这些地方早年间修筑的防洪工事大多已经败坏,急需大量人财物力来修缮重铸,否则来年要是再来大水,涝灾会更加严重。”
两位大臣诉说的情况让李世民倍感头疼。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自从玄武门之事后,这蝗灾,旱灾,水灾,地震等天灾是接踵而来,时有发生。
数种天灾中以水灾最为盛行,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天灾频发,粮产受到严重影响,致使赋收不足。
更严重的是,百姓无粮果腹,若不解决,势必发生意外,难保不会让政权动荡。
如此,便只能由国库中调拨钱粮去安抚灾民。
赋收惨淡,还要赈灾济民,修筑各种工事,国库入不敷出,自然空虚。
这些年在治理下虽有了些许好转,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声音中带着疲惫。
四人沉默,久久无言。
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找他们商议这些事了,可他们都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非是他们无能,而是自古以来都不乏钱粮空缺之事,历来也没什么人能完全解决这个难题。
四人的反应,李世民没有丝毫意外,只不过还是叹了口气,心底又多了一丝苦涩。
半响后,长孙无忌咬咬牙,道:“臣愿为君分忧,拿出五百万两充盈国库,赈灾济民。”
李世民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他知道长孙家产业不少,收入不菲,可长孙无忌一向精明,鲜少会做这种自掏腰包的事,没想到此次竟然这般积极。
五百万两已经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他满意道:“辅机有心了,这份情朕铭记在心,这大唐要是再多几个像辅机这样的贤臣分忧解难,何愁不兴。”
长孙无忌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臣分内之事。”
贡献出五百万两的确有些肉疼,但能博得李世民的一些好感也值了。
他虽位极人臣贵为皇亲,却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君心难测,指不定做错了什么,李世民便拿他开刀了。
所以此时能多累积些情面,将来说不定还有些用处。
李世民点点头,而后看向一旁的李承乾和李恪。
“太子和蜀王可想到什么良策?”
李承乾原本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不过看到舅父的举动,忽然灵机一动。
“父皇,儿臣有一计。”
李世民有些意外:“哦?说来听听。”
李承乾道:“长安城贵族世家不在少数,何不让他们出些财力?”
李世民沉吟。
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那些勋贵暗里不知道揽了多少钱财,安享太平那么多年,也该让他们出些力了。
房玄龄等人沉思,长孙无忌向李承乾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
李恪皱了皱眉,道:“此计恐怕会让那些勋贵心生不满,牵连甚广。”
李世民想了想后点点头:“蜀王考虑周到,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暂且不论。”
好不容易想了个计策,被李恪一句牵连甚广便给压下,李承乾自然心生不爽。
他看向李恪,意味深长道:“不知三弟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一些拙见还是有的。”
李恪淡淡的回了一句,随后看向李世民:“儿臣已经大致了解过国库空虚的根源。”
“灾害频繁,致使国库储粮不足,继而需要从当地或者附近的地主和粮商手中购买,而这些地主和粮商都说自己粮储不足,所以将粮食的价格抬升了不少,赈灾款消耗巨大。”
“然而儿臣前段时间特地去走访了很多灾区,暗地里发现不少地方上的地主储粮都很充足,并没有储粮不足一说。”
“他们的粮食都是平价时大量存储或是买入,目的就是为了等灾害发生时再高价卖出,从而谋取这差价的利润。”
“这些人很聪明,他们抬的价格不算太离谱,还通过各种渠道给了地方官员一些好处,收了好处,再加上这些人做的也不是太过,地方上的官员自然能容忍这些人的行为。”
“长此以往,国库自然是越来越空虚了。”
听完这席话,房玄龄等人目露讶然,没想到李恪竟会亲力亲为去查访。
惊讶之余,长孙无忌又觉得有些不妙,蜀王的表现,已经盖过太子了。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到了极致,眸光凛冽:“利用灾情来谋取朕国库的钱,这些地主粮商还真是好胆!”
“那些助纣为虐的地方官员更是罪不可恕,还有历年来派去查探赈灾情况的巡查使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从未见他们汇报过地方官员汇报过这些隐情,显然也是被收买了!”
“朕这些年疲于政事,无力顾全,现在看来,是时候好好清理这些蛀虫了!”
李世民最后一句话无比森寒,显然已经对这些人动
喜欢大唐从选择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