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七百年前骑兵走向战争的舞台之后,战马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了。战马在骑战中的作用自然是当作骑兵的坐骑,除此之外,还能用来拉车驮物、运送物资。
在骑兵出现之后,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在曾经的战国初期,“战车千乘”的规模就已经算是很庞大了。可每辆战车不过四匹马,千乘顶多也就四千匹,而骑兵动辄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何况每个骑兵也不止拥有一匹战马,都有自己的副马。战马在战场上也经常死伤,必须及时得到补充,这样对战马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骑战对战马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因为车战中的马只需要拉车奔驰,而骑兵的马不光要高速奔驰,还需要跳跃、俯卧、渡水、上坡,还要求在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中听从主人的指挥,默契配合。
所以,正如以为著名的骑将所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战马在古代,正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装甲车,不可或缺。所以,选育良马、保养战马、调教战马,就成了一个必备的功课。那古代战场上的战马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早在骑兵初现时期,养马业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专职官员专司养马,更有“牧师”,负责养马场的看护,还有“马质”,负责挑选良马与建立马的档案,“瘦人”负责马的教练,“兽医”负责马的医务。
在战国初期,诸侯们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从北方北邙游牧民族引进了大批良马。另一方面,例如大唐、武历等国还开辟了大片的牧场,大规模养马。在这种养马事业发展之下,加以战国初期以来养马技术的积累,战国时期的养马技术有了一个突出的进展。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高超的养马、相马专家,还有专门的养马书籍。譬如家喻户晓的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九国都建立了“太仆”之类的专门机构管理大规模的国家养马场。战马的多少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军力强弱,“战国以来,唐马最盛”,所以大唐军力十分强盛,国伟远扬。而大齐却马政顽弊,养的马不仅少,质量也差,养一千匹马,仅仅有五分之一能用作骑战。虽然通过边境贸易能换得优良品种的战马,但远远不能满足军用。大齐丞相王道林变法曾采取鼓励民间养马以供给军用的措施,但因积弊较深,毫无用处。
反观大唐、北邙、武历三国的骑兵,马源充足,不光战马优良,甚至每个骑兵都有两到三匹战马。这其余国家与这三国在对外战争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吃了骑兵的亏。而大汉帝国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同大汉重视骑兵,将缴获的战马为我所用不无相关。如当帝国主力,就有三万八千多骑兵,成为大汉骑兵最多的一支劲旅。
然而,有了马并不相当于有了战马,供战场奔袭冲杀的战马必须进行调教和训练。
对战马的训练,首先是要求马匹服从指挥,既能奔跑跳跃,又能令行禁止。其次是要求战马反应灵敏,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镇定而不惊骇。凡是性情恶劣、反应迟钝、体质羸弱的马匹,都要被淘汰掉。战马入伍之后,还需将速度、体力相近的编排在一队,以免影响作战的一致性。
战马入伍之后,自然是骑兵最宝贵的财富,必须得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时刻注意对战马的饲养和使用,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随时随地都能投入战斗。在使用战马时,绝不能使战马过于疲劳,宁可是马上的人自己累一点,也绝不能让马累趴下。否则在敌人突袭的时候,战马没有余力奔跑,马和人都只能束手就擒。
至于保养战马的具体要求,则更为细致严苛。如克扣战马草料与克扣军饷同罪;非战时不得使用战马游猎,不能借用他人乘用;非紧急战况不能让战马疾驰,致使战马受伤的要遭到军法处置;战马奔走一段里程就得让它休息,洗刷口鼻。死伤的战马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得剖开当食物,否则治以重罪,临阵丢失马匹要杀头。等等规定均反应了战士、将领对马匹的爱护。
由于种种原因,再钢筋铁骨的人也要生病,马也是一样,也会生病受伤。所以,一支骑兵队伍中必须得有治疗马匹的兽医。我国古代还有专门的兽医著作,其中都总结了医马的宝贵经验,还有治疗外伤和各种疾病的方法,供骑兵队伍参考使用。
由此可见,若想拥有一支所向披靡的骑兵,不光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更需要精心培养能上战场冲锋陷阵的马匹。骑战中,人固然重要,马匹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大唐将战马当作宝贝一样爱护,自然是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需要。骑兵在战场上也一直是主力,倘若有国家不重视骑兵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堙没于历史的潮流。
而莫寒此时看着营帐外正在挥汗如雨的士卒们,此时便想着如何才能将自己麾下的一千二百余士卒,训练成一直可上马冲锋,亦可下马杀敌的劲旅,可是要想组建一直骑军,只靠镇北军衙门发下来的军饷物资可是不够的,那点钱也就只够买一千余匹战马的,要想做到一骑三马很难,莫寒愁眉不展的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莫寒才缓缓的抬起头,这时陈启年和王勇走了进来。
莫寒没等两人说话,便说道:
“我想组建骑军,却没有马屁装备,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吗?”
陈启年想了想
喜欢一枪风云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