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早饭后,战友们驱车前往吴丹的栖止地。
墓地在北郊的碱泡子沿儿上,距离市区约九公里。
车辆穿过市区时,旅居在外的家乡人看着平坦、宽阔、绿化独特的楼宇。看来儿时、学生时代的印记将永藏在心底了。人们在车里凝神浩然,追思着吴丹的生平和集体户的岁月。然而,女娲娘娘造人、舍身补天的故事,突然窜到伍一的脑海里。因此,伍一与吴丹隔空对话一一娘娘造人的时候,总是观察映在水中的尊容……最终有了自已不同时期的容颜。于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接踵而生。娘娘又给每个人注入了思想、灵魂。她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创造着。“人”已经满山遍野,沟壑天宇了,但她仍不停息。这时,天不作美,倾盆大雨一泻无垠,顿时汪洋爆虐,洪水泛滥,把娘娘创造的人卷入汪洋中。可是活下来的人,经过了战斗洗礼,创造了健康的生命,崛起了精神力量。受尽磨难,死里逃生的人们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娘娘号令:个个冲锋陷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力补天。五彩石用完了,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将会前功尽弃。这时,娘娘向人们挥舞着手臂,纵身一跃。漏天补上了,太阳普照大地,万物生机盎然……
伍一知道吴丹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有了女娲娘娘的伟大壮举,才有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摧枯拉朽的民族精神,终于在几千年后的新中国,人民挺起了腰杆儿,做了主人。又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奋斗精神,矗立于世……
车到墓园了,人手一束鲜花向吴丹走去。来到墓前,人们凝视着吴丹微笑的面容,依次献上鲜花。
最后一束康乃馨,献给吴丹的婆婆。
“阿姨安息!”
人们围在吴丹身边。
“这张照片最像她了。”一名战友指着墓碑上的照片说。
“去世的时候也没怎么变,跟睡觉一样。”
“……突发病不折磨人。”
“其实,人的生命极其脆弱。”
“也不对,人的生命是极其顽强的,要不是这种突发病,就是顽症也可以活着。”
“每个人最终还是一怀黄土。”
“不能这么悲观,千百年来,人人都经历着从生到死的过程。”
“其实,人就是个匆匆的过客,过后一点痕迹都没有。”
“老话说得好,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这是实嗑儿。”
“她这个墓几平米?”
“三平米。”
“能容纳五代。”
“本是一家人,到了五、六代就出五福,一家人不认一家人,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只有专家、学者能解释。”
“禹维是专家教授,你说说看。”
禹维笑而不答。
大伙和吴丹唠了会儿嗑儿。然后五人一排,由当年的户长代表集体户全体成员向吴丹献词。哀毕后。
“吴丹,”伍一大呼一声,深情万种的说:“十五位户员整齐列队,你怎么落下了?”他的语气沉郁,百感交加,充满着悲伤。“呜呼吴丹,今也既逝,一生一死乃至交太。”
伍一说着说着,竞把自己带到初遇吴丹的情感中。
知青办定期定时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培训。加强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扎根农村干革命。伍一、吴丹就是在这期培训班上认识的。
学生时代伍一、吴丹不在一个学校,下乡又不在一个公社。可是当吴丹见到伍一,她的脑子里全是他的影子。读书学习时,他抑扬顿挫的朗读,不断感染着每一位学员。联欢会上,朗诵着自己写的诗歌……半月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学员们揣着收获的果实回到集体户。当吴丹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在地头歇气儿的时候,竟是伍一的影子。她回到家,和当教师的妈妈说。妈妈让她冷静行事,青年在乡下是不允许公开谈恋爱的。她和妈妈耍着性子,“我不管,”她又怕妈妈生气,“不能这样吧?”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一味的阻止。她又和军人出身的爸爸说,没想到爸爸也是妈妈那套话。这下子她没辙了。后来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并亲自操办,顺利的转了公社,落到伍一在的集体户。公社知青办通知伍一,他高兴的想:集体户又添新户员了。然而让吴丹意外的是,在公社知青办见到了伍一。于是伍一、吴丹和前来迎接的战友,坐着马车一起回到集体户。大队书记、生产队长在集体户欢迎吴丹。吃饭的时候,吴丹听着大队书记、生产队长、战友们暖心的话,她感到了家的温暖。
伍一在户里住一宿,第二天一早他到公社上班。尽管吴丹在生产队,伍一在公社文化站,俩人天各一方,但是伍一周日回集体户。似乎这样有规律的见面,吴丹已经很知足了。
“凉水泡茶慢慢浓吧。”吴丹想。直到丁赞东插队到集体户,打破了吴丹天真幼稚的单相思。
伍一、丁赞东一见钟情。丁赞东的父母在她下乡前就对她说了这桩事儿,并且还给她指定了公社。尽管两个年轻人都蒙在鼓里,但是用伍一玩笑的话,就是在等丁赞东。要么他下乡两年,有那么多优秀的战友、农村女孩他从未动心。怎么一见到丁赞东就像开了闸的激流一样。吴丹傻眼了。也许父母劝慰的话始终在她的心里作怪?不然在丁赞东之前,她再大胆一些,说出自己为什么转户或更进一步和他说说心里
喜欢伍氏兄弟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