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线,汉军虽然因为主帅来歙被暗算进军速度有所减缓,但在南线,岑彭、臧宫势如破竹的凌厉动作终于很快使成都成为孤城。
公孙述董事长相当地郁闷。
正在这时,刘秀来信劝降他。
正在长安部署伐蜀的刘秀对自己的几位徒弟近期的表现很满意,觉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孙述已经山穷水尽了,就想劝公孙述放弃抵抗,尽量避免更大的伤亡。
公孙述先生你还是投降吧,打你本来不是我的本意,但你要是继续割据称帝,我是绝不允许的!
于是,刘秀致信公孙述,耐心地分析利弊得失,要求他顾大局、识大体,向朝廷投降,朝廷一定保证他的安全,不会加害他。
(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公孙述看完信,很是叹息了一番,就找来自己的心腹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商量对策。
他这时身边已经是一片劝降的声音,再找其他的、更多的干部来商量,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谁知,常少、张隆看了刘秀的信,也是坚决要求公孙董事长投降!
但是,公孙董事长还是决定一根筋硬到底、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投降。
他固执地说:
“兴亡本来是命中注定的,难道还有投降的天子吗?!”
董事长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常少、张隆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但他们哥儿俩觉得这样搞下去确实不行,在刘秀的打击和重压下,本公司破产是铁定的,公司高层的玩儿完也是肯定的。
怎么办?
在万般愁苦和忧虑之下,这哥儿俩竟然不久就抑郁而死。
(少、隆不敢再言,自思危在旦夕,相率忧死。)
刘秀见公孙述不识抬举,同时也觉得他的戏份儿也快唱完了,就起驾回了洛阳,走前给徒弟们留下话:
你们抓紧时间打吧,直到公孙述服气。
可是,就在臧宫同志率部在战场秀技时,汉军南线主帅已经异人:公元35年10月,吴汉代替了岑彭。
原来,公孙述见北线自己的大将环安暗杀来歙得手,觉得最后关头还是要垂死挣扎,关键时候还是搞阴谋方便,就想在南线也这么干。
他把目标锁定在南线汉军主帅岑彭身上。
公元35年10月,臧宫一路奔袭,收降了王元,仍不住手,而岑彭也已经拿下武阳,兵锋直指百里之外的成都。
这让公孙述极其恐惧。
岑彭率大军进入武阳,把自己的帅营驻扎在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彭亡聚。
起初,天已经黑了,岑彭命令安营,并不知道帅营所在的地名。
待住下来以后,他听到侦查人员报告,才知道这个名字。
他听到心里很不痛快,觉得这个地名明显不吉利,就打算搬到别的地方:大军横扫千里,为什么非要住这儿?
这时候,正赶上天色已晚,他还没有来得及动身,手下报告说有降兵求见。
他连忙命令安排接见。
公孙述知道岑彭率领大军每到一处,往往亲切接见当地德高望重之士,慰问和安顿投降而来的将士,觉得要暗算他,就只有从这方面来找缝子、瞅机会了。
于是,他派了一名刺客,假装成降兵直接求见岑彭。
得到岑彭的接见,刺客说,自己本来是公孙述的亲随,经常受到污辱,一直想离开,现在机会来了。不久前,自己还挨了一顿鞭打,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希望将军接纳。
岑彭信以为真,就把该刺客收到自己的帐下。
天色晚了,干脆大家先休息吧,包括这个同志的工作安排,明天再说吧。
当天夜里,该刺客成功地刺杀了岑彭。
岑彭亡于彭亡聚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到底是上天的安排?是命运使然?还是纯属巧合?
多少年来,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唏嘘不已。
岑彭将军作为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守城固若金汤,攻伐横扫千里,治军铁板一块,理政深得民心,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不断研究。
但他亡于小人之手,实在让人无限遗憾。
我们认为,公孙述之所以得手,完全在于岑将军疏于防范。
跟来歙将军一样,岑将军也是一个光明磊落、心底坦荡的人,平时不怎么喜欢搞阴谋诡计。同时,他每到一处,跟老百姓、跟投诚过来的将士近距离接触,问寒问暖,也完全是工作需要。
这里,对于他的过世,我们宁愿首先认为他是奋不顾身地工作,毫不虑及个人安危,其次才认为他本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疏于防范,保卫工作出现失误。
岑彭将军史称“智勇兼备”的大将军,为刘秀后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奉献了“丰功伟绩”。
我们深深地佩服他,同时也为他在拿下成都指日可待的时候,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感到无限惋惜。
但是,刘秀伐蜀的胜利基础,主要是他奠定的。这个基础很牢固,并没有因为岑彭被害而动摇。
这儿,刘秀对于伐蜀南线汉军早就做出了深谋远虑的、非常妥当的部署:就是双元帅制。
这种部署具体说就是,吴汉以帝国军事首脑、大司马的身份,岑彭以征南大将军的身份,共同领衔;先由岑彭率主力冲锋陷阵,吴汉殿后,协调各方,做坚强的后盾;万一岑彭遭遇不测,吴汉立即顶上,工作一点儿不会断档。
同时要说明的是,岑彭被害与刘秀安排人接任之间有个时
喜欢刘秀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