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五六点微露的阳光缓缓地照耀着整个城市,不同于以往,今日的阳光似乎更有朝气,更加蓬勃,仿佛预示着心的时代的更迭一样。惊龙睁开惺忪的睡眼,赶快穿好衣服洗完漱直接走去报社。
今天是周末,报社里人不是很多。除了三三两两进行专访的闪光灯和带着僵硬笑容的主持人外,似乎一切都那么平静。刘编辑带着厚厚的眼睛喝着茶水,读着报纸,看到惊龙来了之后马上热情洋溢地招呼着,放下了手中的活动。
“最近怎么样?”刘编辑摘下眼镜,憨态可掬地问道,似乎很是关心。“还行,就是有时候熬夜写文时身子会有些吃不消。”惊龙一边坐一边说,语句中似乎有些含沙射影。“是啊,最近新开的专栏,人手不够,难为你啦。”刘编辑很是同情,但也没什么办法;毕竟惊龙进来人气的提升将会给报社很大的前景,而挖掘这一专栏的工作量同样也不小。
“刘编辑,我想一个版块在贵报也许体现不出校报的影响力。不如多加两个版块,内容为学生与读者的互动,同时也能够为贵报增添新鲜的内容,您看怎么样?”惊龙大胆地建议着,心里却很是紧张。毕竟版块刚刚接手,发展前景不为人知,而现在提出加大内容势必会影响到两方的合作。
刘编辑什么也没说,点燃了一支香烟,起身慢慢地走着,眼神很凝重,似乎在仔细考虑些什么。“这样吧”刘编辑若有所思地说道:“你先让几个人到这边来学习一下专栏的写法,同时拿几篇你们平时的作品过来。我在决定是否让你们多出几个专栏的位置。”“好,我马上去准备。”惊龙听刘编辑似乎没有一口咬死,感觉这是个校报入主报社的好机会,于是一面通知刘俊杨报社编辑集体开会,一面在报社写下自己对将来校报转型的想法。
回到学校,惊龙把在报社发生的事情跟大家仔细说了一遍。同时耐心地说道:“我们校报过去由文学性链接到普通同学,使得学校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校报发展中来。但是我们的规模远远不够,原来的校报只有文学部和编辑部,现在我想再增设摄影部和采访部,并且再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选拔,大家觉得怎么样。”惊龙一番有创新性的话语让大家听后觉得受益匪浅,都纷纷点头表示着自己的赞同。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刘俊杨率先说道,“报纸的可读性在于综合性和填充性。文学色彩再浓厚,也会缺乏可读基础,因此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且发展的更好。”刘俊杨认真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也算是对惊龙的补充。
散会后,惊龙单独留下了刘俊杨,信任地说道:“俊杨,校报由于发展的需要,我想你下周带着几个编辑去报社那里认真学习一下,之后你觉得行的话就带人续写两个专题,你看行吗?”“好的没问题。”刘俊杨不像第一次写专栏那样紧张羞涩,反而语气很是轻松和坚定;看得出来,长时间地在校报担任重职并且通过写这次专栏刘俊杨成熟了不少,也越发地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文学人才。
刘俊杨和编辑们在报社学习的很认真,每每有专业性的问题以及不懂得地方总是及时询问,而其他专业编辑讲解的时候用笔认真地记下来,生怕会漏过哪一重要的环节。渐渐地,刘俊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日俱增,在对自身的职责认清的同时,对社会问题的辨析与对将来媒体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而惊龙通过不断地社会实践以及走访中了解到,当今大学生的能力饱受诟病。许多人的想法是大学生只能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但是实践和动手能力往往比较差。于是惊龙决定新一期的专栏从“论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矛盾”为题,来写几篇转载文章,清晰透彻地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
夜晚,随着暖暖的微风,惊龙感觉脸上暖暖的,仿佛看见了眼前的花开柳绿,春意盎然。然而,惊龙在随意翻阅着以前的校报中,却突然发现了一张印有张凯南名字的文章,不禁唏嘘。
时间过了那么久,惊龙脑海中却依然还刻有张凯南的轮廓。曾经亲密无间,并肩战斗的兄弟如今却不知何处,生死未卜,惊龙眼中突然有些湿润。闭起眼睛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只是感觉心口有些微微作痛。微风轻轻吹着还没来得及合上的报纸,只剩下有些残缺的页角在轻轻浮动。
白驹过隙,苍鹰南飞,又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又是一个冰释雪融的时间。校园里的小路总有着三三两两的人影徘徊,湖边坐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或在嬉戏,或在静坐,或在观景,或在散步,一切似乎都回到了从前的模样,只是缺少了些什么,在惊龙的心里总有那一隅隅的角落是空缺的,不知为何人敞开,只知自从那个身影离开后,就再也没能温暖过,安逸过。
校园那边的那条羊肠小道,似乎通往了一个孤寂世界。没有了往日的黑暗与阴森,却多了几分寂寥与叵测。在张凯南周围,似乎有很多老七的眼线。自从那次内讧后,张凯南身边总有形形色色的人以保护安全为由在不停地接近着自己。望着自己残缺的小指,张凯南阴狠毒辣的目光却从没有消失过,对老七的仇恨一直在加深,从没有消散过。
也许,许多时候受恨所控制的时候,人往往会失去理智。面对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老七眼线,
喜欢青葱往事,梦落韶华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