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人的生活离不开洋芋,坊间还有吃洋芋长子弟的说法。在彩云话里,“子弟”指的是形象气质,大概的意思就是吃洋芋可以长得更帅更有气质。
别管这是不是真的,从这句话可就看出彩云人对洋芋的喜爱,无论是烤的炒的煮的,不管什么样的做法都能花样百出,炸也是一样。
路边摊、饭店、酒吧、夜市等等场所都能看到炸洋芋的身影,它的做法也非常简单,用香油炸熟,加入配料搅拌均匀就可以。
酒吧、ktv这样的场所,除了拌之外还可以直接蘸经过调配的辣椒面吃,这也是炸洋芋最普遍的两种吃法,路边摊的话一般是选择前者。
拌炸洋芋的配料,主要就是加入折耳根调味(也就是鱼腥草)的酱水,配上辣椒面最后洒上点香菜就算齐活,材料不全还可以缩减,不过味道要差上一些。
弄好之后张耀尝了一点,自己并不满意,毕竟是第一次做,味道比买来的要差不少,带着点忐忑的心情献上祭坛,出乎意料的还是得到了食神的认可。
也许对于一个美食家来说,亲自用嘴来见证一个厨师从生疏到娴熟的转变也是一种乐趣,食神并不在乎供奉者的手艺有多烂,评判的标准是美食本身。
食神接纳了贡品之后,就像之前突然就知道龙珠的来历作用一样,张耀随即也就掌握了炸洋芋的最佳做法,酱水、辣椒面要怎么调配,炸的时候火候要怎么掌控都有了清晰的概念。
就算是经过了多年摸索一般,所有细节都非常娴熟,张耀已经有把握可以将炸洋芋做成一绝,剩下的就是亲自去操作了。
张耀自己家里,柴火灶的大锅一般用来煮饭蒸饭,炒菜有电磁炉和沼气,去摆路边摊不会有这么方便,还得配一套液化气灶才行,家里没有这些东西,还得跟父母商量一下。
“你真的打算去卖炸洋芋?”李玥听后很是惊讶,一是没想到他这么果决,二是没想到他居然能放下身段,没几个年轻人能拉下脸去摆路边摊,他们宁愿去打其他工,累点苦点都无所谓。
“妈,你可别小看卖炸洋芋,其实是很赚钱的。”张耀试图说服李玥,李玥皱皱眉就道:“家里现在又不需要你赚钱,就算不读书了首选也应该是去学门手艺,炸洋芋你能卖一辈子么?”
学会门手艺这辈子就饿不死,老一辈的人都有这种观念,也确实没错,只是张耀并不喜欢,而且手艺也不是那么好学的。
再说现在有龙珠有食神供奉,那一瞬间张耀就已经对未来完成了规划,卖炸洋芋只是起步之初的无奈选择,当然不可能卖一辈子。
“阿耀现在才二十岁,先锻炼锻炼也好。”李玥还想说什么,不过张国建首先点头表示同意,道:“液化灶我等下就给你去买,三轮车家里有,你去看看还能不能骑,要是坏了一起带去城里修。”
“嗯。”张耀马上去查看三轮车了。
他一离开,李玥责怪的眼神看过来,张国建就说道:“儿子现在还堵着一口气,你就让他先折腾一下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李玥叹息一声,对张耀被开除的事情还是不能释怀,而张耀已经将三轮车推到门口上上下下的检查了一番。
这三轮车就是家里以前的运输工具,前两年父母涨了点积蓄换成了更方便的三轮摩托后就闲置了下来,到现在差不多有五六个年头了。
破旧是破旧了一些,不过倒也没坏,只是长时间没用轮胎完全瘪了,充满气就行,还有链条也需要上油,最大的问题只是差了个脚蹬子。
骑过自行车的都知道,缺个脚蹬子其实影响不大,不过张国建进城还是顺便买了一个新的回来换上,除了液化气灶之外,也顺便将折耳根等这些需要用到的配料一并买了回来。
对于张耀要出去卖炸洋芋,李玥即无奈又心疼,下地回来却也还是帮着打下手,将折耳根和香菜都洗干净切好,几乎包办了所有准备工作。
次日,张耀人生中第一次出摊,早早的就出发迎着朝阳踩了一个小时的三轮车来到市区,选择南城步行街街口作为地点,正式开始营业。
不管卖什么,人流量大的地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路边摊小吃的话首选其实还是学校门口,永远不愁没人光顾,不过只是放学上学这两个时间段,学校距离又还远,张耀想想还是放弃了。
步行街口地点也很不错,周围还有卖烤红薯、煮玉米的,也很是热闹。尽量选一个不妨碍交通也不阻碍行人的地方,张耀摆好三轮车开始做准备。
整整齐齐的调料等工具摆好,虽然简陋却不随便,一qie都干净而有致,有条不紊让人看起来就会觉得很舒服,这是李玥言传身教的,就跟他的家一样。
农村家庭,现在还住着瓦房,不管是家具摆设还是装潢都无法跟别人的别墅洋楼相比,然而李玥就算再忙也总能收拾得井井有条,简陋却从不脏乱,这也从小熏陶着张耀。
一一摆放好,然后点火将油给烧开,同时将洋芋去皮,用专门的小工具切成波浪形的长条放在清水里面泡着备用,卖炸洋芋不用吆喝,想吃的人看到油锅就会过来。
“老板,你这洋芋怎么卖?”张耀还在削皮就已经有顾客光临,看她身上的制服应该是前面服装店里的导购,女孩子总是这样矛盾,嘴馋零食小吃不离口,然而又总担心会发胖。
张耀抬起头来笑了笑,指指前面的纸盒
喜欢我的悠然农庄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