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事情果然如刘子秋所料的那样。无论是波斯还是拜占庭,起初都不肯轻易罢兵,毕竟双方激战多年,仇恨越积越大。但是,在大汉使者摆出一副将要进行武力干涉的情况下,两个国家都选择了服软,同意接受大汉的调停。
一个月后,三国使臣在大汉东都洛阳举行会谈,签订了停战条约,史称洛阳条约。条约规定,两国边界恢复到战争初起时的状态,双方各从边界后撤百里,留下一个长条形的空间地带。当然,大汉使臣也没有忘记为自己的王朝争取利益。从此以后,大汉商队在两国通行,关税享受与这两国百姓同等的待遇。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直到五年以后,大汉的商队几乎控制了整个丝绸之路。刘子秋才特旨,允许这两国的商队在大汉境内也享受与大汉国民同等的关税待遇。不过到那时候,大汉的商队已经控制了这两国的经济命脉,甚至连钱币都委托给了大汉的商人铸造。这条平等待遇的实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经过这次的事件之后,刘子秋彻底下定了决心,要仿照后世西方国家早期的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这时候,大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刘子秋的一些新思想已经得以在国内广泛传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社团,行业协会也已经广泛存在。而且随着郡县学堂的发展,在后来的几次科举考试中,世家子弟通过考试的人数也越来越少,他们的势力进一步得到了削弱,这为刘子秋推行新制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到了大兴十五年,两个代表大会终于得以设立。一个是以开国元勋和世家组成的贵族代表大会,一个是以各行各业普通民众代表组成的百姓代表大会。内阁首相便由这两个代表大会在内阁大学士中选举产生,再由刘子秋直接任命。
而这一年,刘子秋也彻底交权,宣布只拥有象征性的权力,所有权力都归两个代表大会和内阁所有。
然而,在这一年的内阁首相选举中,却出现了意外,当选者居然是李世民,这是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自从在第二次科举考试中夺得第二名之后,李世民便进入太学院读书。数年之后,他也如愿进入内阁。时间可以磨灭人们的记忆。近十年当中,李世民为人谦恭、处事勤勉,渐渐博得了朝野上下的认可。而这其间,他对刘子秋也是恭敬有加,好像真的已经放弃了野心,愿意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臣子。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他渐渐为代表们所接受,在内阁诸臣中脱颖而出,以高票当选首相,只等刘子秋的任命。
虽然刘子秋的任命只是象征性的,但他在大汉朝野上下的心目中,依然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没有他的任命书,任何结果都不能为天下人所接受。
只是一些当年追随刘子秋打天下的老人对一些陈年旧事仍记忆犹新,纷纷进宫拜见刘子秋,劝谕道:“陛下,知人知面不知心,切不可将朝政委于李世民!”
喜欢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