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清军征朝的主力在此一役中几乎被全歼,多铎、范文程、洪承畴等满清重臣也全都在这一战中阵亡。
多铎是在逃命的路上被流矢射中了马匹,滚落马下,然后被朝鲜人逮到的,他倒是十分英勇,一个人面对数十名朝鲜士兵居然没有立即被砍死,反而反杀了几个朝鲜人之后夺路而逃了。
不过可惜他四处寻找,却没有找到可供他逃命的马匹,于是被追上来的风见粟给一刀结果了性命。
范文程和洪承畴则是被明军活捉,当场就执行了凌迟,被千刀万剐后头颅被送回国内,传首九边。
而多尔衮在满达海和亲兵们的护卫下,侥幸逃出了朝鲜,直到跨过鸭绿江,他们才敢稍稍放松。
随着清军的败亡,朝鲜各地的叛军自然也就纷纷反正,身处王京的国王昭显也恢复了自由之身。他亲自出城迎接明军,并当场恢复了和明朝的藩属关系,重新向明朝称臣。
接下来的数个月里,朝鲜在明军的帮助下,肃清了国内的清军残余势力,并对全国的朝奸进行了清算。为了进行善后工作,明军并没有立即离开朝鲜,而是暂时驻扎了下来。
至于郑军,几个阻碍郑军按照预定计划出兵的将领被绞死,郑芝龙也被奏请朝廷问罪,原本延误军机是死罪,但念在郑森戴罪立功的份上,注重孝道的大明朝廷感觉处死一个功臣的父亲实在有违人伦,便没有立即处死他。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郑芝龙及其一众心腹被判处流放西北边境,永不录用,郑家的全部财产充公,蓄养的私兵从此以后也都归朝廷节制,不过实际的统帅人其实还是郑森。
同时,朱由检赐郑森国姓朱,改名成功,明面上说是让他和犯下大罪的郑家划清界限,从此以后专心效忠朝廷。内里真实的原因则是朱由检觉得国姓爷就该叫这个名字,所以才随便找了个借口给他改名。
这一战中还有一个人功劳极大,那就是风见粟,没有他趁乱突袭,救出辽军,盘活整个战场,明军也不可能打败满清。加上之前积累的声望,以及这次亲手砍下了多铎的头颅,他成为了第三个晋升王爵的玩家。
至于将他封到哪里,着实是让朱由检头疼了好一阵子。原本最理想的封地应该是东北,这样最能激励玩家去进攻满清,但对付满清是辽王系的任务,把风见粟安插过去无异于虎口夺食,肯定会导致辽王系玩家的怨声载道。
稍有不慎,就会弄出一波大节奏。所以最好还是保持原来的局势,晋王向西北,辽王向东北,彼此互不干涉,良性竞争。
所以,最终的方案是,封风见粟为漠北王,统辖广袤的蒙古草原。虽然现在蒙古草原并不在明朝的手里,但那有啥关系,反正封给你了,打去吧。
另一边,逃回盛京的多尔衮在自己府内惴惴不安。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一股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一连好几天,在盛京的权力场上,没有一个人主动出招,全都关在自己府内闭门谢客。但这种可怕的寂静只是表面,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无数的暗流正在涌动着。
这场仗大清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根本无法承受。因此反倒没有人第一时间跳出来问责,都表现得极为慎重。
八旗上下,几乎是家家缟素,整整一代男丁所剩无几。总共才不足百万的人口,这一次就死了十万壮丁,这是几乎灭族的惨痛损失。
天上阴雨绵绵,雨水沿着屋檐滴滴答答地落在青石板上。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潮湿的空气惹得人心烦意乱。
就是在这样的一天里,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
一顶黑色的小轿隐秘地从宫里的某个角落悄悄进了宫,然后直奔圣母皇太后的寝殿清宁宫。
沿路上,没有任何宫女和太监出现。这里是宫闱禁地,本不应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只要这顶黑色小轿要来,清宁宫的四周便总会出现这样奇怪的场面。
当小轿进入清宁宫后,圣母皇太后最亲近的侍女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作为当今皇上的生母,圣母皇太后在宫中的地位极为显赫,她的贴身侍女自然也是不凡,就是大内总管也要敬她三分。
但面对小轿的主人,侍女丝毫不敢怠慢,她十分恭敬地匍匐在地,以拜见皇帝的礼仪迎接这位尊贵的客人。
轿夫轻轻拨开轿帘,一个瘦削苍老的面孔露了出来。
侍女眼角的余光落在了来人的脸上,她的心中闪过一丝惊诧。因为来人的脸,相比上一次来的时候,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轿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多尔衮走出了小轿。没错,这位神秘的来客便是从朝鲜回来之后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颤颤巍巍地走进清宁宫,在侍女的带领下来到了圣母皇太后的卧房。
作为一国皇太后的卧室,这里已是十分朴素,袅袅的檀香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洗去了一身的劳累,就连紧绷的心神也能稍稍舒缓。
“摄政王回来了怎么也不来看看哀家。”
屏风的后面,一个略显哀怨的声音传来。
多尔衮站在原地,一言不发。身旁的侍女早已不知什么时候离去,门也被轻轻地关上。这间屋子里只剩下多尔衮和圣母皇太后两人。
这位皇太后便是孝庄。
见多尔衮不说话,一个倩影从屏风后轻轻走了出来。
孝庄的身上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纱衣,凹凸有致的身材若隐
喜欢想拯救大明但系统却让我做吉祥物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