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耆老那出来,赵正恍如隔世。
他手里拿着县里原文照抄的公文,上面不仅有凉州刺史的大名,还有三省各部长官的签字。
“门下:自元年十二月始,凡正唐百姓,男满十六、女满十四者,咸宜婚嫁。违者税增三成……诏书如右,符到奉行!”
赵正对着太阳使劲地瞅……
然后便爆了粗口。
——这他妈就是圣旨啊?
其实,税收大策也来了,不过落地时间是明年秋天……
大唐废除旧的税制,鼓励垦荒,鼓励发展商贸,减少税赋。废除地头青苗税,废除田税固定税额,实施实税法。军户、命官不税,匠作三十税一,商户二十税一,田户十二税一,所垦荒地五年不税。还有,鼓励鳏寡脱单,新婚三年不税,次年生丁三年不税……
这税改确实诱人,但是大唐啊,你这是想儿子想疯了……
面对婚嫁诏,赵正还有夏天要过。
还有一季粮食要收!
这谁敢不成亲?面对新税法,谁又能抵挡诱惑不成亲?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这是要亲命的节奏啊!
赵正一度以为他就是在大唐,虽然时间线上有那么一点点误差。但无论地名还是局势,和他所知道的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相差无几。
可这一封诏书,直接让他的幻想化为泡影。
这果然还是正唐啊,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刘怀东和周二和两人也是愁容满面,和赵正三人站在马车边一阵长吁短叹。
刘怀东稍好,他只有一个闺女,但是他村里女子多啊!全村交不上税,他这里正如何自处?干脆找根绳子吊死算了。
不过和他比起来,周二和才是真的凄惨。
他家实打实两个闺女。只要到了明年夏天还没嫁出去,在一亩三十五斤的税收上,再加三成,两个女儿得加六成!
说是说明年秋收有减税政策落地,那不还没落地么?就算落地了,又怎么起算?
“这可如何是好?”周二和都快哭出来了。
赵正左想右想,没辙啊这。这政策一下,怕是好多人都要逃了。这三年已经把人折磨得精疲力竭,要是再来一年,就不是一个村只跑一半的故事了。
那是要整户整村的饿死。
不跑怎么办?
朝廷里哪个鬼才才能想到这个办法来刺激人口增长,他都不看人口比例结构的吗?大唐打仗打了三十年,十户九无丁,还有一户是残疾。
姑娘嫁给谁?
这种诏令,门下省是怎么审核的?
赵正坐在马车上都在骂,周二和则开始默默地算计逃亡事宜,实在不行,去吐谷浑吧。
却听刘怀东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
当夜回到平凉,赵正觉得浑身都快要散架了。
回家琳儿已经睡下了,赵正睡不着,出门去遛弯。走到赵吉利家的时候,闻见一股异香。赵正不由得推门而入,正好看见姜氏在熬什么,凑上去一看,原来是在熬驴胶。
“元良……”姜氏看见赵正,连忙喊赵吉利,赵吉利正在后院里耍把式,看来是吃饱了撑的。
赵正没动,就站在锅边,用勺子去搅锅里的驴胶。
姜氏道:“还早呢,得熬三天。”
“那晚上还得起来看火啊?”
姜氏点头:“驴胶可是好东西,挺贵的药材。回头拿到县里药铺去卖,能换不少粮食。所以我就自作主张了,元良,你可别嫌婶子多事啊!”
“不能!只是辛苦你了,姜婶子!”赵正点点头,他换驴皮回来也只不过想能给大家补补胶原蛋白,让大家能好看点,出去涨涨平凉村的脸。
不过眼下鱼获颇多,营养丰富。熬驴胶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元良,你有心事?”姜氏老辣,一眼就看出赵正藏着事情。
赵正想起怀里的婚嫁诏,头就痛,他摇摇头,道:“没啥。”
“还没啥呢!”赵吉利提着一根哨棍走了进来,喘着粗气道:“三丈外就闻见你身上的晦气了,怎么的?耆老给你使绊子了?”
“耆老?”赵正“哼”一声笑出声来,“他要是给我使绊子才好呢,这回难弄,是皇帝老儿可着劲地要整我们……”
“元良,小心着说……”姜氏连忙捂了赵正的嘴,“圣人可是你能议论的?”
“晓得了!”赵正道:“姜婶子,你可知道我们平凉有多少十六岁以上男子、十四岁以上女子还未婚配?”
“男的我知道!”赵吉利说:“不多,就我们四个,二娃那几个刚满十四,还得等两年!女子吧,我就不清楚了,娘……你可知道?”
姜氏点点头:“二十九个!”
赵正闻言顿时捂脸,他今日只是把民册交上去了,具体数字他都还没看。
二十九个……二十九个……
赵正不想细算这二十九个十四岁以上的女子到底要多交多少税,他就知道,这二十九个女子,现在在他手里简直就是烫手的山芋。
“是婚嫁诏的事?”姜氏问。赵正点头,“婶子怎么知道?”
“全村都知道了!”赵吉利说:“金玉一早就说了,今天赵大柱来找你去河边,听说你去镇上了,就去找金玉,金玉就把这事都抖搂出来了……这不好事么?”
赵正苦笑一声,算了,不说了,先回家睡一觉,明早起来再说。
赵吉利看着赵正孤单的背影,心里也不由咯噔一下,这货回来也不问驴皮交易的事,也不
喜欢大唐里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