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当天的《芝加哥论坛报》财经版,首先进入肖阳视线的是一条大写加粗的标题:“90分钟狂揽600万,恐怖吸金速度谁能敌?”
和夸张到略显惊悚的标题相比,这则新闻的内容本身倒并不完全是捕风捉影的主观臆测,也不知动用了什么手段,负责报道此事的记者采访到了其中一位与会者的随行人员,据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曝料人声称,他曾亲眼目睹他的老板开具了一张面额为50万美元的现金支票,而收款人一栏填的正是那位大预言家肖阳的名字,以此类推的话,肖阳将从12名与会者手中获得总共600万美元!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样的预言,才值得这帮工于算计的投机者们心甘情愿地掏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交换呢?
参照肖阳此前发布的几则预言,以及与会者的身份和投资方向,该报记者做出了以下几种推论,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像之前的洛杉矶大地震那样,肖阳提前预见到了某个国家或地区将发生某种重大自然灾害——当然也不仅限于地震,还有可能是飓风、台风、海啸、火灾等等——从而导致某种农作物或矿产如大豆、玉米或石油的严重减产,进而影响到该商品的供需关系以及现、期货价格,这就给了这些嗅觉极其灵敏的金融家们以可操作、牟利的广阔空间。
除天灾之外,人~祸的可能性也被罗列在内,例如某个国家、地区的政权或某家国际性大公司内部发生重大人事、权力更迭,亦或者是遭遇到某种意外,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某些大宗商品或股票价格的波动,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优势提前进行做多或做空操作,无疑可以帮这些与闻机密的人赚取到采用常规投资手段无法企及的巨额回报。
不得不承认,虽然该报道在细节方面有些失实甚至夸大之处,但在整体方向特别是对于肖阳所预言的内容的推测方面已经与事实相去不远,这也让他对这些记者们挖掘新闻内幕的手段之高明、嗅觉之灵敏、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之强悍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
当然,别人猜到归猜到,作为当事人之一,他本人也一样受到保密协议的限制,别说亲口承认事实真相了,就连半点口风向不能向媒体透露,否则就会因违约而被十几家与会代表联名告上法庭,因而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电话采访邀请,他是一概不加理睬,如数推给自己的经济人去应付。
从肖阳这里得不到答案,不甘罢休的记者们又分头找上了其他与会人员,然而此事关系到各自的身家财产,即便没有那一纸保密协议,别人也休想从他们口中掏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而事态的发展也正如布莱恩所说的那样,出于对财富和名人效应的追捧,这种三缄其口的态度也进一步引发了更多的关注,除专业的财经类记者之外,更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时事类记者参与进来,短短几天时间里,各种讨论、推测纷至沓来,风头之劲,甚至隐隐超过了杰克逊一案的余波。
俗话说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关注、讨论的人多了,自然就有粉的也有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肖阳本人惹来了一些争议。
作为权威媒体的代表,《芝加哥论坛报》和《华尔街日报》等传统报业豪强一向懂得珍惜羽毛,在进行相关报道时的态度和措辞方面还称得上中肯,那些地方性报纸和八卦小报就没这么多顾忌了,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和销量,各种夸张其词的论点简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在于肖阳是否有义务将他的预言公诸于众,个别节操无下限的媒体甚至义正辞严地指出,作为上帝的恩赐,肖阳所拥有的预言能力应该是属于全体美国公民的共同财富,无论他预见到的是天灾还是人祸,公众都享有知情的权利,像他现在这种秘而不宣并借此牟利的行为,是对公众意志的严重践踏甚至构成了犯罪!
察觉到悄然出现在主流舆论中的这种对肖阳不利的风向,那位一向看他不顺眼同时极度不甘寂寞的副总警监罗曼-卡尔便急急忙忙地跳出来刷存在感,2月3日上午,在一次例行的案情通报会上,当被记者问及洛城警方会否就肖阳提出的种族歧视指控作进一步的回应时,副总警监先生主动提到了前天晚上的“财富晚宴”所引发的争议以及民众之间为此而产生的恐慌心理,又把肖阳上次利用警局的新闻发布室搞现场竞拍的老账翻了出来,并且毫不讳言地宣称:“所谓的预言家,只不过是个故作神秘的骗子、哗众取宠的小丑、唯利是图的小人罢了。”
基于唯恐天下不乱的工作理念,罗曼-卡尔的这番言论立刻得到了一大批媒体的争相转载和引用,对于肖阳品性以及是否应该借用其超自然能力牟利的争论也再一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这种毫无事实根据且不疼不痒的人身攻击,肖阳本人是懒得理会,布莱恩更是乐见其成,毕竟从炒作的角度来说,有争议就意味着受关注,就意味着人气和知名度的提升,况且这种褒贬不一的争论也不是一点正面影响都没有,最典型的例子,就在于abc主动提高了肖阳的出镜费。
“100万?!”虽然对于布莱恩在各家媒体之间左右逢源、挑拨离间的能力已经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不过在听到这个价码时,肖阳还是感到有点吃惊,“你是怎么做到的?”
布莱恩耸耸肩膀,“说穿了其实很简单,我告诉他们说你中了
喜欢穿回美国成神棍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