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左右。
外面突然阴了下来,丝丝凉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湿润的水气,很显然,这是要下雨了。
贺云吃完中饭将高云燕送回女生宿舍后,便回到了宿舍内。
而回来时,他手中还多了一张纸,上面记录了他上学期的考试成绩。
这是他送高云燕回来时,碰巧遇到于院长,于院长带着他又回了他办公室,从抽屉里拿给他的。
上学期期末,因为他需要急着去京都,所以,于院长提前为他单独安排了考试,这试卷自然也是单独阅的卷。
至于分数嘛!
不能说各科都优秀,但十科之中有八科是优,分数都在九十分以上,而另外两科,他也拿到了八十分。
可以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中文专业的学生。
尽管他现在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专业第一,可这分数排在他所在专业前列,这是肯定的。
而且于院长在给他这张成绩单时还说了,由于他和中文专业的其他学生考的不是同一套试卷,所以他的成绩将不参与专业排名。
但是就试卷难易程度而言,两者大体是相当的,某些科目,贺云考的甚至还超过了其他学生考的试卷。
由此可见,上学期,贺云所付出的努力是获得了回报的。
要知道,在上个学期,他除了写稿、吃饭睡觉以外,其余时间不是用到了学习上,就是用到了去学习的路上。
“这学期继续努力,争取不再出现八十分上下的科目了。”贺云暗暗嘀咕了一句后,随即就将成绩单放到了抽屉内。
…………
省城,湘省日报。
作为湘省最权威的报纸,湘省日报的观看人数是数以千万计的,这会,湘省境内每一家公家单位、各村村委会、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
此时此刻,一间办公室内,赵文军正在桌上写着稿子。
突然,他的同事走过来递给了他一封信:“老赵,我觉得你该看看这个?”
“老徐,怎么了?这封信有什么问题吗?”看着走到自己面前的同事,赵文军不解的问了一句,但他还是迅速接过了他递过来的信。
他一看信封上写的名字与地址,不由一惊。
就在前不久,他就和贺云聊过,自然认得出这是贺云寄来的信。
而且看到信封上写了“投稿”二字,很显然这是一封投稿信。
如今,他已经从记者升任成为了一名编辑,由外出采访改为了在办公室负责审稿,当他看到这封信后,他一开始以为贺云这是寄错地方呢?
可他转念再一想,又觉得不可能。
想到这,他立即拆开信看了起来。
“咦……这……好像不是篇小说?这似乎是……一篇探讨改革发展的文章?”
赵文军不愧是干了多年的新闻工作者,瞬间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一篇好文章,他接着往下看着,不一会,他就看完了。
看完之后,他不禁沉默了下来,手中拿着这份稿子,久久沉思着。
一旁,赵文军的同事看到赵文军如此表情,没有再打扰他,而是转身走开了。
整整十多分钟后,赵文军拿着信犹豫了一下,这才站了起来,直奔副总主编室而去。
片刻后,副总主编室内,李浚拿着赵文军送来的这篇文章看了又看,最后连连说了三个字:“好!好!好!”
连连叫好的李浚将手中的书稿捏在手中,笑着道:“还真是没想到,没想到!这位年轻作家不仅小说写得好,竟然还能写出如此好的改革话题佳作来!实属难得!难得呀!这篇文章文学性先不说,光是这探讨的改革角度就已经和上面的最新决策有了些许关联了。”
说到这,李俊笑了笑,又指着信的最后一段话继续说道:“尤其是这一句话:咱们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岗村组成的,但却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小岗村,这话说得实在太好了,现在,上面就有一部分领导觉得,咱们应该百花齐放,而不是人人都学小岗村,我觉得这篇文章正好可以……不行,我得把这篇文章拿去给老汪看看。”
说话间,李俊再也坐不住了,他拿着信直接带着赵文军去了总主编室。
作为湘省日报的社长兼总主编,汪立元是从革命队伍之中走出来的。
在建国前,他就多次参加过革命活动。
作为省城本地人,他对于湘省这块土地是有着特殊感情的。
如今快六十岁的他,更是每天坚持写稿工作。
“老李,你怎么来了?”看着李俊到来,汪立元即刻起身相迎。
“老汪,你看看这篇文章?”李俊将手中的信直接递给了汪立元,立即说道。
“哦……能值得老李你特意拿来给我看,看来这篇文章应该写的很不错,我看看!”汪立元哦了一声,笑了笑,随即就接过了李俊递来的信看了起来。
一会后,汪立元眉头皱了皱,很快,他又顿然一笑,眉头瞬间舒展开来了。
只见他抬起头,赞叹说道:“这篇文章写的一针见血,不免引人深思呀!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咦……写这篇文章的人叫贺云?这个名字好熟悉呀?好像在哪听过?”
“社长,您忘了,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退役军人成为作家的文章,您当时也看了,后来,这人还写了好几篇小说,今年还和秦梦同志一起获得了湘省青年文学奖……”
“你不用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你所说的是
喜欢重生1985当文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