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家兄弟
80年代的祖国,改革的春风刚刚吹来,老李家,算是吃到了社会主义进步发展的红利。农民、工人、学生、商人,虽然依然不富裕,但是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农民吃饱了,工人薪资上升,学生可以高考了,商人可以经商了。老李家兄弟二人,老大李子强早早的就辍了学,一开始接家里老爷子托人在厂里找个了普通技术工的工作。但是这李子强就不是个安分的主。后来偷偷瞒着老爷子辞掉了自己还算稳定的工作。算是下了海了。
当时算是卖方市场,有货就有买家,衍生出了很多所谓的倒爷,当年一个倒卖衣服的贩子,一个月赚到的钱甚至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李子强也算是借着改革的春风,发了个小财。从外地通过各种渠道倒来很多的服装用品,自己在镇子里开了个杂货店,算是一个货物更多的合作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算是混的不错。
老二李子文,是个本分人,毕业后在一所小学任职当了老师,80年代初期老师工资大概在50元左右。在当时也是个体面工作。这李的商店,自己这好大哥总是以打探老爷子口风为由,拉着自己问长问短,顺便吹嘘一下自己在外面见到的奇闻异事,美其名曰:分享人生阅历。这不今天李子文骑着自己凤凰牌儿自行车去给李子强那送点吃食。,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刚开放,自行车可是个稀缺东西,而且并不便宜,这二八大直杠可算得上李子文心头宝贝。骑上自己的凤凰牌自行车李子文是可谓是意气风发。
没办法,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的社会才刚刚起步,像自行车这些工业产品,生产成本高,供应量更少。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到。就这一辆自行车还是自己省吃俭用,才狠心买下了的,毕竟年轻人谁没点虚荣心,自己又没搞对象,只有经历了那个时代,才会理解这种所谓“自行车上的炫耀”。
那时候的月工资标准普遍都是几十块,比如国营厂的普通职工,一般也就三四十元,中学里面的老师,五十来块,当然职称高的会多一些。因为收入水平低,所以物价也低,那时候的物价不是咱们现在的以十元、百元计;而是以多少角、多少分来计算。
那时候吃顿早餐一两毛的事情,因为一个馒头才5分钱,就算是一碗加了油豆腐和炒菠菜的菜汤面,那也才两毛钱,而且一碗绝对能管饱。这辆车在当时可是花了李子文150块。可谓是豪车了。骑上自己的凤凰二八大杠优哉游哉的往自己大哥李子强那就出发了。
没别的,老爷子中午蒸了点肉包子,自己又不好思给这不听话的大儿子送来,只能是自己跑一趟了。自己大哥跟老爷子见面就吵,可谓是水火不容。父子两又互相惦记着。这可苦了自己。夹在这两人中间,时不时的还得因为李子强惹老爷子生气,让自己受牵连。当时纺织工业的总产值几乎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自己父母都是在纺织厂工作。
老爷子希望自己大哥子承父业,自己大哥从小就是个有野心的主。对于老爷子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嗤之以鼻,不仅自己不当回事。平时还总给自己洗脑,说自己辞职下海事多明智,你也应该学学大哥,上班没前途之类的。李子文心里自然明白这是大哥想让自己跟着他一起干,一来确实是为自己好毕竟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何去何从,多挣钱肯定没坏处。
二来兄弟二人互相能有个照应,毕竟在当时那年代老师的工作虽然体面有于,但这收入确实不足,养家糊口还行,但是跟个体户比显然是不够人家看的,看着自己大哥干的风生水起己要说不动心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谁跟钱有仇啊。
自己也是有心下海跟着大哥干,但是家里老爷子对于李子文来说算是最大的阻碍。这要是老爷子一生气,自己干脆也回不去家了,也得漂泊在外了。当年自己大哥辞掉工作下海,老爷子就是一百个不同意。为此自己的好大哥就跟老爷子闹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李子强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了,赚了点小钱,回去老爷子照样不给好脸看。
李子文心里想着,是越想越别扭,继续当老师吧,工作稳定体面,老爷子也放心,但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好大哥又天天耳边吹风,自己也渐渐的有了辞职干点小买卖的心。李子文内心丰富的内心活动咱先不谈。
这一趟可不近,从家里到镇里得经过大堤,就是早些年用来防止运河水患的。打自己记事起运河就没剩啥水了。现在就是自然成了从村子里到镇上小路。小土路,坑坑洼洼,周边都是槐树。像个大棚是的白天太阳照进来都费劲。在当时火葬还没普及,向农村之类的更是为了图方便就是哪荒埋哪,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坟头在路边排列,林子里时不时传出不知道什么鸟类发出叫声甚是诡异。得亏现在是中午,到了晚上,自己平时都是绕开大堤,哪怕多骑个二三十分钟。虽然自己不相信什么鬼鬼神神的,但是当时没路灯,大堤上这小路又是坑坑洼洼,保不齐自己就得摔个七荤八素的。所以没什么急事晚上自己还是不会走着条路的,当然白天没啥大问题。长话短说骑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是到了镇里李子强的售卖点。
喜欢鉴诡手记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