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那么大,偏偏在孙暠眼里问题又那么多,想着涂涂改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甚至还想着继续扩大地盘,让这块「画布」变得更大一些。
可人口就那么多,赋税也那么多,很想法都不得不顺延。
什么叫做矛盾,矛盾就是人口少就希望它暴涨,这样才有赋税。
可人口真的上去了,社会资源分配完毕,又要头痛怎么安置这些每年暴涨的人口。
华夏古代交出一个答卷,那就是让多出来的大部分的老人,和一部分的小孩饿死冻死。
降低新增的同时,把拖累社会发展的老年人去掉,保证青壮的比例。
不人道归不人道,却最合理。
问题社会,主要是科技和医疗会发展。生活越来越好,平均寿命也会越来越长。就如同许多制度和思想一样,会逐渐被时代淘汰。
而一昧保守,不会进步的华夏文明,就不是华夏文明。
「惨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孙暠少不得叹了口气,「突然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噗呲」几女不由得笑了起来。
孙暠的这个闲,换做是别人,怕是忙得休息的余地都没有。毕竟每天要批阅的政务那么多,还要隔三差五关注科研进度,建设进度和农业进度。两三个月,还要去看看教育方面的进度。
多亏他那么「兢兢业业」,下面的官员都不敢偷懒。被训斥一顿还好,贬职甚至是丢官才要命。
最辛苦的皇帝,都那么拼命,他们这些只是分管一方面的臣子,连本分的事情都做不到,传出去百姓都不同情你,甚至觉得你就不配这个职位。
总有总下游的京官,会在酒肆抱怨「华夏朝的官员难做」。
只言片语被路过的人听进去,少不得去找人炫耀一番,期间也有宣部和暗卫的推动。
于是百姓基本都知道,华夏帝国能成事,是有一个勤勤恳恳,而且天赋异禀的皇帝。
甚至可以说,是下面的官员无能,所以拖累皇帝的发挥。
普通人大多是这样,往往会忽略「天赋异禀」这个概念,集中在「兢兢业业」上。
「苦也……」官员们只能默默忍受,然后埋头苦干。
直至今天,张松出面谏言,孙暠不得不刹车,下面的官员们算是松了口气。
只要不加码,就手头上这点工作,还能撑得住。
日子就这样平平澹澹的过去,有那么两三个小时空闲的孙暠,自然是霍霍家里的小屁孩去了。
华夏帝国的公主和皇子们,可巴不得这样,毕竟父皇陪自己玩耍的时间又多了。
他们的年纪到底还小,大概根本想不到,自己从普通家庭,提升到帝国最尊贵的阶级。
甚至后来出生的,大概只会知道,自己天生就是皇子和公主。
这也挺好,孩子不会出现阶级剧烈变化,心态无法转变的情况。
从小就能接受皇室教育,以后也能成为帝国合格的继承人。
………………………分割线………………………
洛阳之外,主要是西北和北方,岑溪和孙策可是在不断招揽,忙着远征的事情。
开春就在准备,半年的时间,目的自然是入秋后的远征。
「操练得怎么样了?」孙策询问。
「骑兵已经可堪一用,弓弩手那边已经成军。只是军中无出色的将领,我们的敌人可是鲜卑……」周瑜有些担心。
陈武等人本来打算跟随,最后孙策让他们好好留在军中。此番前途未卜,不能因为自己拖累他们。唯独吕蒙,说什么都要跟过来,甚至偷偷辞官,只能带在身边。
换个角度来说,那些没有辞官的,态度本来就不坚定。
听他们说说就算了,真让他们辞官,跟着自己从零开始吃苦,那不是为难人家?
「弓弩手那边由子明统领,骑兵队我来统领,差不多就可以了。以后发展起来,自然会有更多人过来投效。别忘记,帝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孙策笑道。
就算后续感情可能会变质,至少一两代以内,有什么矛盾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
就现在而言,物资装备帝国方面支付,几万人的补给也由帝国供应。
孙暠许诺,一年内全额补给,第二第三年半额补给,第四第五年两成补给,五年后将没有补给。不如说,五年都打拼不出点产业的话,就乖乖回来当个列侯得了!
所以连周瑜都没意见,当北疆王是孙策自己提出来的,帝国五年内无条件提供援助就不错了。
「那么,秋季我们的目标是哪里?」孙策却是突然问了句。
原本他就选定两个目标,主要是听说鲜卑分裂成三个部分,扣除东部联合之外,轲比能和步度根,孙策打算挑一个打。
「轲比能曾经派出使者,希望能和华夏帝国互市,态度比较好。按说可以拉拢轲比能,专门对付步度根。」周瑜回道。
主要还是这步度根盘踞在云中雁门一带,这本来是华夏帝国的国土。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原本岑溪麾下,第二军团的将领,大多驻扎在并州一带,也就是这两年没有继续北伐的意思,否则的话今年可能就已经收复两郡。
换个角度来说,若是孙策愿意,或者战况不太顺利,可以申请帝国的支援,到时候也有足够的援军,可以帮他击败步度根。
云中和雁门当然不能指望,这是帝国的固有国土。不过步度根的地盘,也不仅仅是两地。
喜欢三国:孙吴我做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