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停更了几天,有急事去了外地,刚刚安顿下来)
高易看着手中的平面图,图纸上是一座大致呈正方形的回字形大厦,中有天井,各层外侧分隔成一间间房间,内侧为走廊,结构相对简单,设计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高易看了两眼便放下这张图纸,拿起正立面的线图看了起来。
大比例的线图非常细致,连门楣上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装饰都画得一清二楚。看得出来,图纸上这座大楼的设计,兼有古典样式和英式的新古典主义格调,大楼的楼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则为线条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所采用的正是这个时代刚刚开始流行的折中主义设计。
大楼楼高八层,立面整体为横竖三段格式,底层拱圈镇石,以及外墙的一、二层用的都是大块面砖砌就,形成基座;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两根,内门又有两根小爱奥尼克柱,左右各一根;三至五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圆形铁栏,风格简约;六到八层则再次回复到了爱奥尼克立柱装饰。
爱奥尼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气质优雅高贵。希腊柱一共有三种,多利克柱、爱奥尼克柱和科林斯柱,随着出现的年代从早到晚,柱子变得越来越细,凹槽越来越多,柱头的装饰也越来越繁复。从毫无装饰的多利克柱的圆形柱头,到带涡卷的爱奥尼克,再到双排叶板、叶板上布满了繁杂叶饰和小型盘涡饰的科林斯柱,希腊柱越来越从功能性向装饰性转换。
上海滩的建筑发展也有这个趋势,譬如隔壁的那幢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总会,用的就是多利克柱,而近几年南京西路一带新建起来豪宅,则渐渐开始采用爱奥尼克柱。高易手头的这张线图上,自然也紧跟着这股新的风潮,细致的绘出了纤细的爱奥尼克柱。柱头典型的涡卷装饰,就像一对羊角似的,配以雕着花纹的半圆形券顶,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巴洛克式气派。
图纸的作者是苏格兰人罗伯特·穆尔黑德,他任职于工部局工程处,是一位正在展露头角的建筑工程师。隔壁上海总会的改建,虽然还没有最终决定选用谁的设计,但是穆尔黑德却是所有竞争者中呼声最高的那一个。
这次高易建楼,穆尔黑德同样参与了竞争,他的设计是高易到目前为止,收到的最为符合心意的一份图纸,其他的建筑师似乎还沉浸于殖民地风格时代,设计出来的东西甚至连隔壁这幢五十年的老楼都不如。
当然也不能说这份图纸就完全没有可以改进之处了,相对于回字形的平面布局,高易更希望是凹字形,或者干脆是l形布局,这样正面方向上的房间面积可以大一些,毕竟他建这栋楼又不是为了租出去当写字楼用,不需要那么多整齐划一的房间,相反他想要的是一系列奢华的厅堂,可以满足俱乐部成员们各种聚会的需求。至于l形布局,是因为今后洋泾浜肯定会被填掉,成为上海滩最宽的主干道路爱多亚路,也就是后来的延安东路,所以大楼的东面面向黄浦江方向和南面面向爱多亚路方向,都应该算是正面,l形布局能让这两个正面都获得更大的纵深。
穆尔黑德设计的这座大楼是钢框架结构建筑,外墙用石材贴面,如果立刻开建的话,应该能够成为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厦,并且至少能保持上海滩第一高楼的名头二十年。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高易还是希望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而不是钢框架。钢结构的自震周期长,结构刚性差,抗震性能相对来说不如钢砼结构。而且钢结构自重低,延性大,使用轻质隔墙会导致隔音隔热防潮效果差,不改进墙体材料的话,不太适合江南的气候条件。
只是要想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钢筋的捆扎,混凝土的浇注,这些看似普通的技术,在这个时代的上海却很难找到有经验的、合格的施工人员。相反钢结构的建筑,同此时流行的砖木结构建筑更有相通之处,无非是把木头梁柱,换成了钢制的而已,对于拥有砖木建筑工程经验的工人们来说更容易掌握。而且上海目前虽然还没有钢结构的楼房,但却是有钢结构桥梁的,因此也相对容易找到有经验的建造单位。
至于这份设计中最令高易不满的地方,就要数大厦的室内装饰部分了,看上去过于简洁,就像是座办公楼一样。高易可是看到过穆尔黑德为上海总会设计的那些大跨度大厅里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以及拥有长度超过三十米吧台的、号称亚洲第一的豪华酒吧。这或许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建这幢大厦的意图表明导致的,只要看穆尔黑德所做的预算就知道,他根本没有往奢华里去设计,总预算才二十万两,还不及隔壁上海总会新楼四十五万两预算的一半,要知道,高易这块地皮的面积至少要比隔壁大一倍,楼层也要比隔壁的六层设计高了两层。
高易的心目中这幢大楼的预算至少要达到六十万两,奢华程度必须要超过隔壁的上海总会。他对自己俱乐部的定义就是上海滩最奢侈的地方。
自从俱乐部开张以来,陆陆续续又有将近七十名新成员加入进来,直到这个礼拜,要求加入的电话才彻底消停下来,目前俱乐部成员总数,算上高易自己,正好是一百六十六人。这么多人里又怎么可能个个都是赛
喜欢硬科技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