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宗教?”陈景恪扫视了一圈众人,沉声道: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一个概念问题,国家和朝廷是不尽相同的。国家指的其实是华夏文明,而朝廷……”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而是道:“诸位前辈都是得道高人,应能明白我的意思。”
众人神色一凛,他们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两者的区别确实太大了,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朝廷更换了不知道多少次。
但当众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不,不只是勇气,还要有底气,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这位陈小道友的底气到底是什么?让皇帝用嫡公主联姻,还敢当众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陈景恪没有理会他们异样的目光,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要把两者区分开来看待,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它需要的学说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砰。”田仕文猛的一拍桌子,不顾被吓到的众人,激动的道:
“好,好一个为天地立心,好一个为生民立命,好一个为往圣继绝学,好一个为万世开太平。”
“小友用四句话道尽了吾辈之所求,这才是我道门真正应该追求的最高理想。”
李淳风也赞道:“此言不只是对各家学说,亦可作为吾辈之理想抱负也。我欲将其作为座右铭,望小友准许。”
“李真人若喜欢尽管拿去用。”陈景恪自然不会不同意。
心中则想道,横渠四句太符合古代文人的胃口了,直接触摸到了他们的痒处。
不只是田仕文和李淳风,其他人也同样大受震动,就连孙思邈都不例外。
这四句话他也是首次听到,不过他马上就猜到,这可能是陈景恪家乡人说的。
但对于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他也是非常的佩服。必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恨不能与之相交。
一旁的尹文操看向陈景恪的目光里也首次出现了敬佩,这种心胸气魄他自愧不如。
即便是当了一次拿来主义者,陈景恪还是有些飘飘然,不过想到大家的身份和成就马上就冷静下来。
和这满屋子的大佬比,他实在没啥可嘚瑟的。
等到大家都平静下来,他才道:“既然大家都认同我说的话,那么可以以此来对照我道教的教义,看看哪里做的不好。”
众人皆陷入深思,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以前他们还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沾沾自喜,此时有了参考标准才知道,还差的很远。
“其实我们道教的核心教义已经走偏,身为宗教竟然追求‘出世’,而不是教化众生。”
“遗世独立孤芳自赏,谁还信奉我们?一个宗教没有人信奉,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若不改变早晚有一天会自我消亡。”
“宗教只有扎根在民间才能生存,这也是尽可能摆脱帝王将相影响的最好办法……佛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历史上灭佛的君主有许多,可他们依然顽强的存活。朝廷稍微放松约束,马上就会死灰复燃。”
“为什么?因为他们扎根在民间,在百姓的心头……所以宗教必须要拥有和瘟疫一样特性,能够迅速的传播。”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作出改变,只有这样我道教才能一直存在,并把先贤之学说传承下去。”
“我们要让道教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更加积极主动的向民间传教。”
“不只是中土的民间,还有四夷也是我们传播信仰之处。”
陈景恪掷地有声的道:“我们有义务让全世界都沐浴在华夏文明的恩泽之下,而这一切都将有我们道们开启。”
被横渠四句感染的众人很容易就被调动了积极性,纷纷表示支持。
反应最激烈的还是田仕文,大声道:“说的好,这才是真正的道门,小友一语惊醒梦中人,真恨不能早与你相识。”
“我话放在这里了,这次革新我楼观派必以紫霄观马首是瞻。若真人不嫌弃,我愿为马前卒。”
孙思邈大喜,道:“田真人太客气了,道教革新非一家一人之事,也不应该有一家一人决定,需要我道门同道共同努力才行。”
“我紫霄观的态度刚才已经言明,求同存异,所以没有谁为谁马前卒,有的只有风雨同舟群策群力。”
田仕文敬佩的道:“真人高风亮节,某心服口服。我方才之言亦为真心,真人请拭目以待。”
如此一来,当今道教最大的两个派系,茅山派和楼观派正式成为紫霄观盟友。
接下来就算道门其它几家分支都不同意,他们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体量和影响力强行革新。
孙思邈和陈景恪自然都很高兴。
不过两人并未忘形,虽然目的已经达成,但接下来关于道教改革方面的思路还是要继续说的。
陈景恪重新收拾了一下情绪,才道:“关于朝廷对宗教的期望,我前面已经说过,匡扶正义、宣扬真善美。这一点我们做的很好,但还不够。”
“我建议应当参考一下儒家和法家思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进行改良,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进去……”
陈景恪很讨厌腐儒,但不会否认儒家优秀的部分。
儒家的道德体系不是孔子凭空捏造的,而是他总结了华夏文明几千年流传
喜欢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