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弹指而过,不觉之间,李保儿已满周岁。视之若掌上明珠的李明善自然要大庆一番。广发喜帖,宾朋俱至,既有朝廷的命官,又有如李家一般做生意的商贾,还有左邻右舍的寻常人家。
按风俗,至日中开宴之前,要进行“抓周”来预卜小儿前途。府中下人等早已在厢房中大炕上铺下一张猩红栽绒毯,又将文房四宝、木刀、弓矢、美玉、银锭、算盘、账册等物环列其上。
在众人簇拥之下,李明善将保儿抱了来,放在中间。这时的李保儿虽只一岁,但他心性却是弱冠之年的成年人,见此情状,自然知道自己该拈甚么东西。
他扫视一周,本能地伸出双手,一只手去拈毛笔、另一只手朝着弓箭伸去。哪知他这副婴童的皮囊根本不听指挥,只得慢悠悠地爬到弓箭旁边,将其攥在手中。
这时,宾客中有人道:“看来小公子日后必能立功疆场,耀祖光宗了。”又一人道:“便是做个总兵官、封个定边侯亦未可知!”
众人一言一语,拣着好听的话不停的说。不过李明善却并不十分欢喜,他一心想着儿子日后能读书进学,考个进士,做个部院里的郎中、御史,也强过那总兵官了。他见儿子拈了弓箭,心中安慰着自己:“这也不定就是准的。”
这时,众人吉祥的话还在说着,一片闹闹哄哄中,李保儿小手拖着弓弦往放毛笔的地方爬,可终究是身轻力小,如何能拖得动。于是他只好放手,仍旧爬向那支毛笔,将其攥在手中乱舞起来。
众人见了,立时惊呼起来。李明善见了,也喜笑颜开,口中喃喃念叨着:“我儿终究还是一心向学的。”
宾客中一人高呼道:“小公子日后定是文武全才,出将入相。”说罢,众人欢声雷动,李明善心中亦是喜不自胜,命奶妈抱着李保儿回了后堂。
当日,大排筵宴,纵情畅饮,又请了个极有名气的秦腔班子唱了一整天,直到掌灯后方才罢宴散了。李明善送走宾朋,拿了银子赏了办事的下人、戏子,亦各自散了。
时日倏忽而逝,不觉又过三年,李保儿已是四岁。这一日,李明善正在书房中理事,便将李保儿留在一旁玩耍,此时他行动稍能灵便,便爬到椅子上,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四书章句集注》,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这《四书章句集注》乃是南宋朱熹所著,至大明时,由太祖洪武皇帝钦定为科举标准教材,此书便是多年前李明善科举时读的那本。
许久,李明善忙完手头事务,这才想起李保儿来,当他抬头看时,发现李保儿正坐在椅子上看书看得津津有味。
见此情景,李明善大吃一惊,自保儿出生后,他尚未来得及教他读书,可是如今他为何能无师自通,读起这圣贤书来?惊讶之余,李明善凑近观瞧,想要一探究竟。
这时,李保儿猛地醒悟过来,便将手中书本胡乱翻动撕扯,只装作贪玩,以此掩饰。
李明善见状,哈哈一笑,笑自己想儿子出人头地想得痴了,怎么会想到四岁幼子会读书。不过,他倒由此看出儿子似乎对圣贤书颇有兴趣,正应了三年前的预兆。于是,他便开始想着为保儿请个名师开蒙。
寻来寻去,寻了一月有余,得一老秀才——姓杨名晖字文曦,西安府人士,早年潜心举业,做的一手好八股,可是时运不济,连考了七八场,连个举人也不曾中得。眼见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便不再考了,自此游历三边,坐馆为生。说来也怪,杨秀才自己虽举业不兴,但教出的学生一个个不是进士,便是举人,还有一个中在二甲前列,点了翰林。自此,他成了广有名气的名师,束脩银子涨到了一年二百两,这让许多小富之家也有些担负不起。不过对李家来说,区区几百两银子根本不是问题。
李明善将杨秀才请至家中,奉酒食款待。席间,命下人将保儿领来。不一刻,保儿便至,他搭眼上下看看,见这位老秀才五短的身材肥肥壮壮的,肚子向前腆着,似要掉到脚面上一般,粗短的脖项上顶着个脑袋也是肥肥的,掉眼塌鼻,须发花白,滑稽中颇有几分憨态。
杨秀才见学生是个蒙童,便生轻视之意,道:“贵公子开蒙,员外请个寻常塾师便可教了,我是教文章的,是要进学应考的。”
李明善忙起身离席,拱手道:“我李家数代单传,仅此一子,老夫一心欲为我儿谋个大好的前程。久闻杨老先生大名,特相请做府中西席,若蒙老先生不嫌弃,愿再加白银三百两,权做老先生润笔。”
杨秀才见李明善如此说,便不再言语,看在多出来一倍多的银子的份上,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了。
李明善欢喜不迭地让李保儿行礼,下人扶着保儿踉踉跄跄磕了四个头,算是行了拜师礼。行礼毕,李明善命账房先支二百两银子来。
账房领命去了,不一刻,带着两个家丁抬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子进来,箱盖打开着,里面码着十个二十两一个的银锭子。
李明善指着银子道:“这是二百两银子,先行奉上,余下的三百两到了年下的时候一并结算。”
杨秀才俯身拿了一个银锭在手里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了看成色,乃是十足的细丝雪花纹银。心中已是钟鼓激
喜欢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