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百家?”
上官泰清一愣,然后明白了李尔口中的“师承百家”指的就是自学成才。
“可我见先生这作品,尽得王羲之真传,想必平日里大多也是研究他的作品吧”,上官泰清拿着手上的绢纸,爱不释手。
“所谓师承百家,既是学尽百家,也得将百家化为我用”,李尔说道。
“李先生既然说了百家,我们也想一观百家之风采”,一旁的罗总插话道。
李尔,提起毛笔,挥手洋洋洒洒几笔,微黄的绢纸上很快留下几个字。
“这是米芾的《多景楼诗帖》!”
李尔再次行云流水。
“这是苏轼的《祭侄文稿》!”
李尔微笑,蘸墨、舔笔、斩卷,运笔更加恣意狂放。
“竟是张旭的《李青莲序》!”
见李尔还要继续写下去,上官泰清马上阻止道:“先生,切莫再写了,你信手之作已然能看出何为学尽百家。”
上官泰清的想法很简单,这艺术作品一向是“物以稀为贵”,若流传得太多便不值得了。
“但若只是模仿前人作品,也难以超越前人”,罗总看了李尔的作品,也不由赞叹,只是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所说的也没错。
“那不妨请看这一幅”,李尔边说边提笔在微黄的绢纸上写下: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上官泰清一看就知这是辛弃疾的词,这李尔甚是自傲,竟与古代前人做比,可是他傲也有傲的资本。
“这绢上的字,苍劲有力,用墨的浓淡枯润自然生动,结构既精巧又古朴,不会显得锋芒毕露也不会太过老气沉闷;谋篇布局更是妙,每个字就像是跳动的音符,有节奏有韵律,每一处留白像是呼吸的气口,毫不逼仄,也不松散。”,上官泰清歇了口气,然后大赞到:
“真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实在是当世难得的水平!”
不得不说,专业的人夸起人来的词汇就是丰富,而且完全不打折扣。
众人都被上官会长的这段话给吓到了,原来李尔这么牛逼吗?
那么牛逼还来混什么娱乐圈啊?!
“李先生,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华夏书协,让我的各位同行能够看看咱们华夏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大家”,上官向李尔发出邀请。
不过李尔却笑着说道:“这个不急,今天我就是来试戏的”
罗总听到这话,就知道事情到他这儿了,他心想:“这还用选吗?无论是表演还是书法,李尔哪个不是吊打迟北?”
他正准备宣布结果,不料被迟北抢先一步说道:“罗总,我突然想起来,我的档期可能调不开,所以还是让李哥来饰演吧,我们还有事儿,就先行一步了”
迟北说完,便跟着经纪人匆匆离开。
他算是怕了李尔,再待下去,他不知道这个人有能给他多少的“惊喜”?
见迟北他们离开,那结果自然也不言而喻。
“那就麻烦李先生出演这次的短剧里的冯承素一角了,正好你也是《兰亭序》这歌的作者,到时候也不必对嘴了”,罗总说道。
“那也多谢罗总、上官老师还有王导给的机会”
“称不得老师,我的水平哪能做你的老师,叫我泰清或者上官就行”,上官泰清马上道。
“你毕竟还是大我十来岁的前辈,我还是叫你泰清哥吧”
“好,那我也便占个便宜,称你尔弟吧”
罗总在一旁看着两人称兄道弟起来,也想插话,便直接对着李尔说道:“李先生在书法一道上真可谓是天纵奇才,我罗某一向爱收藏名家字画,不知可否求得先生这幅墨宝”
说完,他指向李尔刚才写的最后一幅。
“罗总客气了,我哪里算得上是名家,如果罗总不嫌弃,便赠予罗总”
“怎会嫌弃,求之不得”,罗总忙说。
“罗总如何称呼?”
“落‘子石’便可”
于是李尔马上下笔落款——“子石仁兄雅属甲午夏李尔书”。
放笔时,他突然响起自己的私章还没有刻,这样赠人恐怕不太合礼节。
“罗总,我的私章没有带来,不如下次……”
“无妨,无妨,下次再印上也不迟”,罗总一边说着,一边把绢纸收了起来。
送出去东西哪有收回去的道理,他罗子石可没有那么傻,真等下一次不知得多久,现在先把作品收好才是。
李尔见状也便作罢,既然受赠之人都不介意,那他还在意什么,大不了下次补上就好。
罗总还想邀请李尔等一同吃饭,不过被李尔婉拒了,因为如今大雨倾盆,他们在外就餐也不便,所以罗总也没勉强,他让手下把字收好,等李尔下次补完章后便装裱保存。
拿下了这个演出机会之后,李尔他们其实还有一件事情。
对于《兰亭序》的音乐,他想了想,还是希望用“二胡版”的《兰亭序》,只是担心节目组有没有这个魄力。
其实如今的古装影视剧中倒不是没有民乐的使用,只是能请得动民乐的都是大制作,而且人家只演奏传统的民乐曲目。
而李尔这儿最大的踩雷点就是在流行乐中加入民乐乐器,如果是在像《华夏好歌曲》那样偏娱乐性质的节目上表演,大不了节目组和选手被骂。
可是在《文化宝藏》这样一个文化艺术类的节目,这样“坏口碑”的事儿,节目组确实得三思。
因此当李尔说《兰亭序》的前奏和尾
喜欢非职业演员的音乐生涯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