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就是唯一的问题吧:学子、校园与秋都是实际存在的事物,但学子是仅有的能够在看到操场上戴着耳机锻炼的人,自习室外随心低鸣几声的不知品种的鸟,树德路上呆滞旋转的颇为老旧的摄像头,宿舍背后悬着长绳年迈苍翠且孑立骨瘦的树时略有所思的吧。
略有所思只会引发轰鸣的安静——脑海中掀起虚假的巨浪,行为上变成沉默的傻子。
但想要在他人高歌、低吟时保持绝对的缄默,是件需要大量精力的事。如果配合那些不够多面甚至更加多面的婴儿带上无常的面罩,那么隐隐的窒息感绝不是自以为的十分容易抛却——你不能特立独行,但你也绝不该黯于众人。缄默着和每一位寒暄,缄默着积极面对人生,缄默着在所有担子将要压在肩上时坐起……缄默绝不是这么容易,我一直都阴白。
我总是羡慕“他们”能够在众人面前收放自如。“他们”可以儒雅随和,可以轻易成为集体的主心骨,能够永远充满诙谐的魅力,还能够在万里无云的晴天写下很有深度的文章。我的身边似乎从来不会缺乏这样的人。我总是因此心生悲哀,不只悲哀于“他们”穿着过冬的衣服,还悲哀于我穿得同样厚实。所以,当校园的秋光顾我时,我委婉地接受了邀请。
学子是仅有的能够抒发感情的事物,但校园之秋的出现并不会告诉忙碌的人们过多什么故事,想比喻为“苹果与牛顿”都是毫无可能的。学子有太多难阴而无法抛却的情绪与公开于众而无人知晓的面具,以至于自言自语着“这或许本就是晴天,这就是校园的秋”之类的愚蠢谎言,把嘈杂的缄默包装成讽刺所有人的推文。
所以校园的秋能告诉忙碌人们的故事无非是——“我不能告诉你们任何故事”。
哪里有那么多看的到红叶烂泥便感受到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呼唤,甚至“情不自禁”地想要大抒某些色彩赏赐的所有情绪并将它们心满意足地呈交给一目十行的、曾经的呈交者这种荒诞之人?大多人往往会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迸着火花的焊壳中,校园里穿着清纯或性感的美好女孩上,脑海深处浮现的仅有的几句诗词里。大多人一生都不会得到伫在秋的校园里时能良久感慨的机会,更不必说看到操场上戴着耳机锻炼的人,自习室外随心低鸣几声的不知品种的鸟,树德路上呆滞旋转的颇为老旧的摄像头,宿舍背后悬着长绳年迈苍翠且孑立骨瘦的树时。
所以校园的秋不会告诉忙碌的人们什么故事……那么,又何况是半梦半醒的人们呢?
半梦半醒者更该缄默:他们往往不会在某人询问某事时,缓缓地转过头,组织语言良久后吐出一口垃圾。他们更多会莫名其妙地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干着令人费解的事,绞尽脑汁写一些看似有深度的畸形文章,生硬地向脸上扣更多的人皮……偏激固执地羡慕他们的“他们”……
我承诺。
校园之秋即将迎来尾声,漫天的红叶将会被扫成一堆堆红叶,一堆堆红叶将会成为一滩滩烂泥。至少秋仍逗留在校园时,穿着美丽、青春洋溢的女孩们还是能吸引低头看路者的剩余部分注意力。不仅我会感慨生命的消逝与消逝的必然,绝大部分能思考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总是会从这些红叶烂泥里联想到眼前风景的“桑之落矣”或是电视剧里朗诵的“高山化为深谷,沧海化为桑田”。像这样的感触自古以来都不少。
生与死,春与秋,成与败,悲与喜……
这些感触的正与误自古以来也都不少,无非是:“死亡不可怕,我言秋日胜春朝,永不言败,苏子庄子”——但它们显然不是绝对的正。吴刚砍桂树,西西弗斯推巨石常常被被描述成一种奋勇向上、抗争注定败落命运的苦中作乐精神,被认为是幸福的、有意义的。“他们”让我们不要因过去与未来有太多失意与既定的失意而沉沦麻木,要永远活在当下……是的,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实现后会出现一瞬的喜悦,但欣慰后余留下的虚无空洞不是所谓的永远活在当下能够抛却的。永远活在当下是个正确的答案,但人生,是一整张卷子。永远活在当下,与永远蒙蔽自己、麻木自己无异。因为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之实现意味着西西弗斯的巨石又到达了山巅,吴刚伐的桂树再次修复了创口。
到达那锥子似的山巅,砍开那金刚狼般的桂树能带来的一瞬喜悦与欣慰……诚然,那份力量可以大于过去与未来的痛苦。但校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时,自古不息的秋再次光顾过来时,学子是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啊。我们将全部锁进了牢笼,它的确不如无窗无户的窒息铁屋那般令人绝望,但我们同样不能动弹半分。听了无数的“物与我皆无尽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可苏子和庄子始终是不多的,甚至该说是罕有的。我们必须服从一切的“自然而然”,因为这个牢笼就像个人形的铁chù_nǚ:我们必须有无数把斧子别在腰间,无数个山巅横在心头……
所以,无论过去与未来是多么的惨淡与既定的惨淡,我们不得不活在当下。在无言的校园之秋里,在不尽的缄默面
喜欢何追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