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嘻嘻一笑道:“你那里还有什么吃不?”小女孩儿摇摇头。男孩子也摇摇头,嘴里不知道嘟囔一句什么。然后从柴垛子上抽下一根长长的硬柴,自顾自地寻找往日的住处去了。
这男孩子名叫苇江,正如兵丁头目所说,他是从大周国宁州逃荒而来。
这宁州正处大周国中部,素来缺水,通天河到了宁州,三年倒有两年断流。本来闹了二年的旱灾,去年刚缓过劲来,庄稼有了点收成,又赶上蝗灾。蝗虫铺天盖地的飞来,天上黑麻麻的一片,几乎连阳光都遮住。所到之处,可谓一扫而空,不光连树叶草皮,就是城墙上的旗子,牛马的毛皮都难逃一劫,扫得自宁州以北三个县城寸草皆无,大片黄土丘陵荒像刚剃过头的疤痢头般一样凄凉可怖。
能吃的都被蝗虫吃了,人们只剩下吃蝗虫,蝗虫飞走了,人们只好跟着逃荒了。苇江便是这宁州逃荒大军中的一员。
苇江是个孤儿。
说起孤儿,说个孤苦伶仃,举目无亲就算很悲惨了。但苇江的孤,妥妥是个天煞孤星的孤。
一日寒冬,他出现在宁州一个名为石疙瘩村的入村小道旁,襁褓中一个黄金铸造的铭牌,上书“苇江”二字。一拾荒老汉看到这弃儿,当掉这黄金铭牌换了些碎银,便把他收养下来。苇江不到五岁,一日拾荒老汉外出被疯狗咬伤,挣扎几日便去世了。后来村里一个连秀才都考不取的老童生无儿无女,接着收养了苇江,顺便教他认识几个字,也算得帐,但只过了三年,老童生家里忽然一场大火,苇江早早被烟火呛醒,赤着双脚从火场中跑了出来,老童生和老伴儿却被活活烧死在屋里。
自此,苇江便无人认领,过上吃百家饭,穿千家衣的日子。有人说他命不好,这是真的。便是后来他捡了条大黄狗,黄狗跟着他饥一顿饱一顿,索性自个儿跑到河边找吃的,结果掉进冰窟窿淹死了。苇江也不信邪,又养了几只猫,都没活过一年发瘟死了。即使养个最省事的乌龟,一日冬日乌龟从水缸里爬出来,竟然被野猫把头咬掉,也死了。
这次宁州闹蝗灾,苇江跟着一村人逃了出来,开始几天路上还有蝗虫可吃。若说蝗虫,偶尔用油一炸做成下酒菜,本来是极鲜美的佳肴。但是当饭吃,顿顿吃,没有一点荤腥全靠干烧,吃得苇江肚子里翻江倒海,说不出的恶心。蝗虫吃了几日,蝗虫也吃没了,宁州不少逃难的就在这安州扎下根吃这粥棚的舍饭。这舍饭不知是陈了多少年的谷子做的,已没半点米味,薄的透亮的稀粥搅几下便是老鼠屎。舍饭开始还是一天一顿,到了现在,已变成三天一顿,苇江眼看这情形,说不得又要随着这帮饥民换个地方寻吃的。
且说苇江在打谷场的破庙里对付了一晚,天还未亮,他便被冻醒了。他刨开堆满全身的稻草,兀自冷得瑟瑟发抖,也没地方可去,就在这破败的安州里四处闲逛。
安州其实不大,从东到西沿着河道而建,横竖不过就几里地长短。苇江人小步短,加上肚子里饥火上来,走了一会便累了,便坐在一个石墩子上寻思去弄点吃的。
这一日正是山里人赶集的时候,城里比往日更热闹。接客的、送货的、套车的往来涌动,挑夫哼哧哼哧地抬着茶叶包、盐包,山里人弯着腰背着大背篓,放声吆喝叫卖,乡语佶屈聱牙,加上卖小吃尖着嗓门的使劲叫卖,显得十分嘈杂不堪。
苇江不远处便是一个胡辣汤,旁边还有一个炸油条的。他眼巴巴望着,只见一指宽的面片丢进去,油锅里滋滋有声,面片翻了几个身舒展开来,便变成了鼓囊囊,小臂粗细,一尺长的大油条。摊主们擦着脸上的油汗,还在不停地吆喝:
“满是胡椒面的胡辣汤呢,一碗保您全身暖,两碗管教一身汗哎……”
“油又清来面又白,扔到锅里边漂起来,越炸越大赛过烧鹅来,好大个的那是油炸鬼咧……”
这胡辣汤倒罢了,这油条锅里的油烟熏了上来,苇江只觉得肚里好似一群耗子挖心挠肺地躁动起来,他狠命地吞了几口涌上来的酸水,寻思着若是一把从锅里捞出两根出来,撒丫子就跑,这拿着火钳的汉子是否追得上?
不等他动手,苇江肚里咕噜咕噜的肠鸣声已出卖了他。
那汉子把火钳在油锅搅了几搅,在手里夹得哐当乱响,对苇江喝道:“你这小儿,有钱便吃,没钱便滚。”他舀起一勺热油,“你还看——再看,小心老子一勺油淋你个满头花哩……”
苇江寻思抢不过,也打不过,后退了三步,尖叫道:“少爷有钱得很,去你娘的势利眼!”做势在胸口一堆黑乎乎的烂棉花中掏摸,摸了半晌,什么也没摸出来。
“小穷鬼,你有钱?你能掏出两个大子儿,老子一锅子油条全送了你。”
“金灿灿的大元宝,就怕你个狗日的找不开。”苇江从小到大打架没赢过,吵架没输过,此时哪能让这山里人看扁了?红红的小嘴吧唧吧唧,一会便把这炸油条的祖宗八辈问候了个遍。
山里汉子气得哇哇大叫,丢了火钳,也不管锅里翻腾的油条,便要给苇江几个驴肉火烧吃。苇江也拉开架势,就要和这汉子放对。
正在两人难分难解之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三枚铜钱隔空丢了过来,不偏不斜,钻入油条案板上的钱匣子中,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二位莫争,万不要动手,这油条钱老道替这孩子给
喜欢一苇渡天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