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那边怎么想,沈景城和顾锦半点也不知道,现在两人正在商量一件事。
“阿锦,再走的时候,我把背篓里的东西都放你爹那里,我背着你吧。”沈景城试探的问。
顾锦认真想了想,说:“不行,我们和他又不熟,我不放心,特别是粮食,又没有记号,万一被他们偷藏起来,咱们想找都不好找,到时候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她不是信不过顾昌平,而是信不过王氏。
她觉得自己认识的王氏,和书里描述的王氏完全不符。
在书里,王氏是个只会依靠男人,柔弱到没有独立思想的菟丝花。而她见到的王氏,却是个说卖女儿就卖女儿,可以先斩后奏、半点不顾及男人想法的女人。
“可是……”沈景城还想继续劝说,却被顾锦坚决打断。
“没有可是。”
“粮食没了,我再买还不行?”沈景城小声商量:“我不会让你饿肚子的。”
对他而言,她可比那点粮食重要多了,粮食没了可以再买,她没了可就真没了。
“干嘛花那钱?”顾锦挑眉,试图说服他:“有钱我们到落脚地买点家伙事开荒多好,荒地开出来就是咱们的,到时候能多收多少粮食?再说,我们也不知道落脚地那边的情况,能省还是省着点吧。”
沈景城被反驳的郁闷无比,找不出理由说服顾锦,却又怎么都不放心她,只能一梗脖子,强硬的说:“我不管,反正我就要背你。”
说着沈景城抱起被褥就往顾昌平的担子里放,顾锦拦也拦不住,不由气得鼓起了腮帮子。
这人怎么这样呢?说都说不通。
当然,沈景城也没真把所有东西都放到顾昌平的担子里,想到顾锦对粮食的在意,还是把粮食留下了。
他觉得就顾锦现在这干瘦的小身体,挪出去的东西远比她本身重得多,自己背她肯定不成问题。
收拾完后,见顾锦还在气呼呼的瞪着自己,沈景城连话也没敢说,只是做饭的时候很舍得下粮食,怎么浓稠怎么来。
背人不比背东西,东西摔了也就摔了,可阿锦是万万不能摔的,所以他必须得吃饱,这样才能把人背的稳稳的。
于是再上路的时候,移民们就看到了这么一幕。
一个八岁的男孩,背着个大大的背篓稳稳走着,背篓里有个不大的女孩,女孩绷着小脸两手紧紧扒着背篓边缘,任谁也能看得出她紧张的很。
顾锦简直无语。
就算上一世的沈景城拎她跟拎个小鸡仔似的,但他现在也只有八岁呢,就这样背着她,也不怕把她摔了。
紧跟在两人身边的顾昌平,本就黝黑的脸庞更黑了,一边挑着担子,一边还要注意这死小子别摔跟头。
他就奇了怪了,自己是二妮亲爹,还能害她是咋地。这小子宁愿把所有家当都放他这里,也不放心让自己抱着闺女,真是个完蛋玩意。
沈景城背着顾锦走了一段路就找到了感觉,脚步越来越稳。真的,他真觉得顾锦不沉,甚至比那些放到顾昌平担子里的家当轻了很多。
而顾锦适应了一段时间也放了心,爱咋咋地吧,大不了被摔个嘴啃泥呗,而且她也觉得坐在背篓里,确实要比顾昌平抱着舒服多了。
心情一好,顾锦就小声哼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甚至哼着哼着还惬意的在背篓里打起了盹。
沈景城听着她那低低的轻松小调,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脚步也跟着轻松稳健起来。
他就知道自己一定能背的很好,看阿锦现在多自在。
晚上队伍是在一个县城的官府驿站落的脚,因为移民不能随意走动,带队官兵统计了各家需要买的东西,就带着官文去县衙盖章,同时顺便给有需要的移民采买东西。
当然,他们也不是白给移民跑腿,其中的利益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但其实真正能买东西移民并不多,大多数移民都是朝廷强制抽调的贫户、佃户甚至是流民,本身就穷的叮当响,官府发的那点川资路费,早在启程时为家人置办过冬的棉衣粮食花的差不多了,谁还有那闲钱置办东西?
当然这些人中不包括沈景城,因为启程时他只有一个人,虽然置办的东西很全,但因数量少手里倒是还剩了十多两银子,但他和顾锦年龄小,就算买了东西也带不动,也就跟大多数移民一样,什么也没买。
吃过沈景城中午那顿差点噎死人的浆糊,顾锦说什么也不让他做晚饭了,撵着沈景城到一边生好火,就亲自动起了手。
两人东西有限,她先在锅里添上水,放上适量的盐,又把中午休整时在路边采的冻野菜拿出一点洗好,撕成一段段的放到一边备用,再找出一个小锅盛了足够两人饭量的粗面,多次少量的加着凉水把面粉搅拌成大小均匀的小疙瘩,等锅里的水一开,面疙瘩倒进去,用勺子顺时针搅拌到面疙瘩浮起来,最后把冻野菜撒进去,一锅颜色鲜亮的浓稠的面疙瘩就出了锅。
沈景城一边轻轻吸溜着滚烫的面疙瘩,一边对顾锦笑的眉眼弯弯。
“阿锦,你做的面疙瘩真好喝。”
不比不知道,原来自己平时做的饭真不咋地。
顾锦得意的对他挑挑眉,轻轻喝一口面疙瘩,舒服的眯起了眼。
这哪算好喝啊,这要是有油,用油一炝锅那才叫好喝呢。
两人这边已经吃的浑身舒畅,顾家那边大锅里的水都还没烧开,顾昌平见两人已经开吃,稍微放了点心
喜欢重生后炮灰她脱离剧情了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