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左宗棠军务繁忙,吴可也不好过分打搅,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送了过去,将这些日子两广所发生之事,已经他的打算一一表明,信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份由乡勇队一干高级将领讨论整理出来的,一份有关普法战争得失的分析报告,期间详细描述了此次战争的详细经过,最重要的便是吴可跟手下一干心腹将领讨论得出的心得体会。
“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装备优于法军(在普军用身体检验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越性之后,普军就把部队撤到法军步兵射程之外,用优越的钢制克虏伯大炮痛击法军)。
到1870年,一支军队想靠近敌军已经非常不容易,普军步兵袭击法军,法军轻骑兵袭击普军阵地,都是伤亡惨重,普军最后之所以胜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优势,允许他们使用侧翼包围。
普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有英**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0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
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不仅能够迅速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战争爆发后,它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1870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
据另一资料说,1870年8月2日,法国在边界上只能陈兵26.5万人,而普鲁士在莱茵河已集中了50万人的兵力。关于铁路运输与军事的重要关系。正如参与大战的某位普鲁士高级将领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在组织本国边疆的防御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把国土用要塞地带围起来,布满全境,以保证尽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铁路运输能力,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联军仅就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来说,始终占有2比1的优势。甚至战后有军事专家夸张表示:北德联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20万,超过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一倍。
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
此战表明全赖职业军人的做法是无用的,国家的军队应交给细心而有谋略的将官统驭,人数优势又再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吴可之所以大费口舌的跟左宗棠说这些,除了跟好友分享心中爽快之余,也是提醒左宗棠欧洲的战争模式,早已与国内剿匪平叛战斗大不相同,完全就是国力和素质的比拼,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中国和洋人就没有武装冲突发生,所以在之前全面了解列强军队的作战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喜欢新列强时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