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带队赶往事发现场的孙碧青还是晚到了一步。
这一次奥尼两国联合登山队五人失踪事件不是我方所为。
孙碧青和总部随时保持着联系,立即就知道监视设备上出现的那个信号,仍然还在,只是偏出了攀登珠穆朗玛峰应该经由的正确路径。
当地警方的力量弱得可以忽略不计,官方搜救队派出的效率也低得惊人。
1990年的时候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富裕,尼泊尔人民更加艰苦朴素,连像样的警车都没几辆。大家都清楚这个背景。所以孙碧青领导的这只队伍的主力耐心埋伏起来,再留下少数人从容不迫地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勘察。
孙碧青所在的是第三层空间,并不在第二层,她并不能够从奥地利登山队员和苏打曼口中问清情况,孙碧青也不知道百合和暴风什么的。但她可以追踪着林真和廖凡所携带四枚「z-2」、「z-4」、「z-6」、「z-10」的能量体。
孙碧青是不能倾巢出动一次冒险调用全部的资源,第三层空间全套「z」物质如果在一战不利的局面下,尽数落入敌手,那就什么都完了。所以她是尽可能谨慎地少带,却又为了可能与第二层空间的「z」物质携带者发生共鸣响应,她是分布式的选择了携带「z-6」、「z-12」、「z-18」、「z-24」四枚。
还算侥幸,「z-6」对上了「z-6」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共振反应,令得孙碧青及时追踪到了现场。
原本现场有记者和摄像师,调出拍摄记录比对之后,就能够发现虽然百合和暴风两人戴着墨镜,且明显有做出刻意的动作来尽量避开被摄像机镜头直接拍到,但全景全家福拉出来的广角长镜头他们终于是无法完全避开。
通过目测,虽不能判定这两人就是林真和廖凡,却也不能反过来否决说肯定不是他们两个。
把录像资料带回去交给技术人员做出精确比对,就能够认定身份。因为这个世界上完全一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里模糊比对是很难做出可靠的比对结论,但现代计算机模拟环境下可以完成一个人体从长到宽,到腰围、胸围、臀围,甚至踝骨和锁骨凸出部的细节尺寸精确比对,数字一旦精确对应,那就什么都清楚了。
可是,孙碧青身处第三层,是无法播放并复制第二层世界的录影带的。如果是数码dv的话,反倒可以转录,偏偏这时候数码技术虽然有了,却还没有来得及取代传统录影带成为新的主流媒体影像记录手段。
再说孙碧青的战术目标也并不针对着访问和盘查第二层空间的寻常路人。
这次任务的目的是追赶和接近在雷达上出现的目标对象,同时考虑到敌对势力在第三层空间,很可能干着和我方同样的事情,孙碧青和她的团队是打算在这里跟文森特的部下激烈交火,并由此而力争从对方手中夺得或有的「y」系列物质样品。
大家都是从第三层在监视第二层,对第二层构不成伤害,却刚好可以跟稍后赶到的第三层敌人打上一架。
孙碧青和她的队友先到一步,布下了陷阱和伏击圈,但是文森特和他的队伍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出现。
「z-6」对上了「z-6」产生强烈的呼应,令监视器上的亮点变得更清晰更加强烈。
「z-6」携带者就在此地。
孙碧青请示总部果断作出决策,允许她冒险尝试与对方碰撞。但总部驳回了她的请求。如果这一趟是卢天民去就好了!因为「y」系列没有出现,如此强烈的共振感应肯定来自于林真曾经带走的「z-6」,现场显示的迹象表明这多半就是林真回来了,当然也可能是别人夺取、窃取、或在她死后继承了曾经属于她的那颗「z-6」。
总部比对过草原旅社地下的那12只「z」物质能量体,发现那全是奇数序列号,其余的偶数应该至少是曾经一度被林真带走。
卢天民如果在场,就可能在这片林地与林真碰撞产生交集。
偏偏是孙碧青不适合,她跟林真的感情不深,而且林真对孙碧青的感情似乎正处于一个纠结矛盾的状况,有亲情也有抱怨和抵触。
可是当初出发的时候,充分估计到与文森特一伙交战的可能性存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本不敢把卢天民给放出去。
再加上,直到此刻,文森特没来也不代表着稍迟一些之后一直不来,他仍然是有可能赶来的,伏击圈还不能撤了,这种随时交战的情况下贸然尝试对接无异于自杀。
这种情形下,总部只授权孙碧青尝试进行最基本的投射作业。
因为没有得到基地基站设施的支持,在野外仅凭着孙碧青携带的几枚能量球进行意识投射,其实效果不会好,对方即便收到,一则是影像很可能过于模糊,二则是当事人很可能排斥和抵触。
孙碧青也只能不抱希望的姑且一试。
要把怎样的讯息穿过位面的隔阂,以最能触动人心的方式传达给对方呢?如果她就是林真,要给她做出些怎样的暗示呢?如果她不是她,又要如何把信息的传递内容,控制在不会导致泄密的范围之内呢?
关于这一块儿,海市蜃楼计划的三人指挥小组是没有做出硬性规定的,一切都靠临场发挥。
情绪和情感这种事情,靠规定那是完全没用的。
孙碧青虽然在这方面不如卢天民,但她也有自己的优势,立即想到了合适的办法。
碧青自己是跟扎西才让最熟
喜欢总裁你只是备胎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