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兵攻克襄阳后,长驱直入,大宋的江山已然一多半都已是蒙古人天下,汉人被视为眼中钉,在中原生活的甚是困苦低下。
郭襄离开风陵渡口后,依旧往行走,以躲避襄阳派出来追击她的蒙古兵。现在她已经来到陕西境内,其实她在外流浪这些年,不是没想过来陕西寻找心中所想,只是一直都没来由的躲避着这个地方。
多年来与其说是在寻他,不如说是在寻一个理由,一个让自己忘记他放下他的理由。避开陕西,绝不靠近终南山,都是因为在心底里一直觉得他们可能根本不会浪迹天涯,他们可能一直都在终南山后面,在那个活死人墓里过着平淡的日子。
这些年走遍天下,与其说是想再见一见他,不如说是一直在躲避可能见到他的机会。说到底如果真有一天杨过又出现在她面前,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能如何?幻想过无数次再见到他的场景,也都是同他和小龙女打个招呼再说声再见而已。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这种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结果的感情,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是自己明知如此依旧不能自制的栽进去,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有些事即使忘不掉也该暂时放一放,也可以暂时放一放了。
她虽然想了这么许多,但终究还是没有去到终南山,没有去验证自己的推测。而是绕过了秦岭继续向南,渐渐又回到了四川。
也不是她多么喜欢四川,只是从襄阳逃出来后,吕文焕画了她和简长老的像一路通缉,凡是蒙古人驻兵的地方渐渐都挂上了她的像,蒙古人大举进攻中原,她只有一路向西逃亡。
因为带着风陵,她便改了衣着,扮成一个带着孩子的农妇,削了根较长的竹竿将倚天剑装在里面,当拐杖一样的一路杵着来掩人耳目,即便这样,在刚刚来到四川时还是被守城的士兵认出,本来对付几个普通士兵根本不在话下,可时至今日,这些蒙古人也都知道她功夫厉害,刚发现她时的几人确实平平,被她一直逃脱,可是紧跟着便派来了不少好手追查她的下落,无奈之下,她一路逃至峨眉山下。
其实在这个时候,郭襄自身难保,也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却一直带着这个无意间救下的婴儿,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路上其实是有机会可以找一些农户一类的人家收养这个孩子,总好过跟着自己这个几乎没有明天的人。
但她一直都没有这么做,有这个小孩子陪着自己,似乎心中有所牵挂便少了很多胡思乱想。更有一点便是,在风陵渡口她第一次听到神雕大侠这个名字,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又是在风陵渡口捡到这个孩子,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便一直都舍不得让她离开自己了。
峨眉乃佛教名山,赵宋迁都之前曾经是皇家极力扶持过的“普贤道场”,后来宋氏没落自己都顾不得了,这边也便开始荒废。这里曾是皇室重视的地方,被蒙古人刚来时狠狠的大肆屠杀过,虽然当地人也曾奋力反抗,但多年来四川都处在战乱中,还成了蒙古人进驻中原的要道,逐渐也失去了最初抵抗蒙古人的力量。仅少数能人异士凭借峨眉山自然的天险深居其中,不理世事。
峨眉山道路崎岖天险不断,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说上就可以上的去的,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节,有许多走投无路的人会想着躲进去也许还有一条生路,峨眉山附近便聚集了许多这样的人。
当然这里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逃犯、逃兵等一些亡命之徒。蒙古人进兵中原多年,入驻四川的蒙古人有不少已经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以峨眉山下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官兵盘查。
但是蒙古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些企图躲到山上汉人,盘查也只是走形式居多,心情好了便放行,心情不好哪还管你是谁,统统杀了再说也不会有人来追究。
郭襄便选了一个没有蒙古人来盘查的日子,跟着一队不下百人的难民一齐朝峨眉山上行去。但山路极其不好走,当地的农民都少有完全熟悉山内地形的人,何况这些天南地北聚集到这里的难民。
很快便有不熟悉山路又一味急进的从山上摔下去,有的见到此种情况便下山不再往深山里行进,断断续续走了不到一天,先前拥进山林的上百人只剩下十几人继续前行了。
这些人几乎都是寻常百姓,本就走得极慢,天色已黑他们才来到牛心寺,据说宋太祖召东京(今河南开封)天寿院僧人继业三藏等一行人入天竺求舍利集《贝叶经》,继业等人从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便命将这些圣物择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黑白二水交汇,便在此修了一座寺院,供养终身,取名为牛心寺。
郭襄同这些难民当然不明这些,只知道来到这里方可休息,虽然没来过这里,但后面的路肯定只有更加凶险,那些蒙古人一般最远也就追查到这里,所以能过了这里也就安全多了,只要面对自然的危险即可。
眼前只是一处并不大也不辉煌的小寺庙,依山而建,门前有两条溪水交叉通过,她们从山下上来,这里是唯一的通道,众多上山下山的人都在这里休整。在这战乱的时节里寺中早已没了掌寺的僧人,他们为了避免灾祸大部分躲到峨眉更高处,也有些还俗入世加入宋军等等。这寺中也偶尔会有些僧人,只不过都是出入山外补给日常
喜欢郭襄后传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