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凭限制着海商的出海与回航,按照朝廷规定,无论蕃商还是宋商只要进行贸易就必须按照规定的港口停靠,没有官凭,就是走私,当地官府有权扣留船只与相关人员。而在回航这一环节更是严格,纲引上详细标注着海船起航、回航的港口、纲首姓名,海船的具体讯息可谓详细。
北风起,意味着回航结束。
隋唐时期,因“丝绸之路”阻塞和陆路交通困难,使得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分官方贸易和私人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其中,以朝廷间互赠礼品形式出现的“朝贡贸易”和随之而来的“随贡贸易”,是官方贸易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官府采办,即由官府派遣专人负责海舶贸易,这就是市舶司建立的初始。这种制度的起始点就是为了谋取奢侈品和厚利,也是官府采办对“朝贡贸易”的补充。
历史记载,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中国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等国的贸易颇为发达。而在唐代,同日本、朝鲜的贸易也十分活跃。
宋代,由于政府的支持,整个大宋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全部都对外开放,呈现出沿海到处是海关的盛景。加上可以与西洋、南洋、阿拉伯、印度诸国发展商贸,也致使海外贸易达到了一个最繁荣的鼎盛时期。
但这个时代的悲哀在于,战争影响了一切。
金国的崛起导致大宋南渡,随着南宋时代到来,一个短暂的辉煌海上贸易时期开始出现萎缩,由于失去北方领土,北方港口与高丽、日本的贸易消失,北方市舶司港口废弃。而随着蒙古人的崛起,南宋经济萎缩,由于监管不力,入不敷出,众多的市舶司被相续取缔,只剩下福建路与广南东路两路市舶司。
这个影响不仅仅来自内部,外部的变化也严重影响了海贸。来自西方的十字军东征,随后蒙古人的加入导致了海上贸易的两极分化,由于战争,西方通往东方海域被**截断。
宋朝海商曾将他们的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再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进入红海,或越过苏伊士地峡入地中海。原来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航线的印度洋,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时,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如今,一切都变了。
马六甲、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全部成为穆斯林海盗的世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战争。
宋商不过南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能够穿越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只有阿拉伯商船,那里现在不但是西方人禁地,也是宋商的禁地。
苏晓不排外,互通有无的贸易是繁荣的前提,也是财富与金钱流转的途径,货物与金钱的流通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好处。但被人排斥是苏晓无法忍受的,于是,一场针对蕃商的清理工作开始展开。
苏晓给这次行动美其名曰;查户口。
泉州的蕃商来自不同的国度,也来自不同的族群。大宋真的是一个包容的时代,这些驻留在大宋的外蕃人士有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道教等等,雕刻的文字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拉丁文等等。泉州城内和城外还有印度教、伊斯兰教浮雕石刻和佛教造像,寺庙,祠堂,蕃学......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如果苏晓不展开这次行动,他恐怕想不到泉州的蕃人数量竟然达到惊人的十万之数。蕃人不仅仅是商人及家眷,他们有还教徒、奴仆,奴隶,也包括很多的各族混血,其中汉人与蕃人的混血散布民间,根本无法统计。
其实这些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泉州地区这个时代是大宋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拥有的人口数量是300万户。这是300万户,不是300万人,哪怕按照一户最少五口人算也是一千五百万人,十万蕃人,真的掀不起什么风浪。
宋代有宋代的制度,蕃人有一种暂住证的存在,这东西对蕃人很重要。按照国家规定,蕃人在大宋旅居五年,他们就会成为被政府承认的宋人。但实际上,这些获得大宋籍贯的蕃人他们仍旧是蕃人,只是获得大宋籍贯的蕃人而已。因为无论在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习俗,外貌,这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只是大宋人士不歧视蕃人,当然,也没有某些时代的那种仰望,这些蕃人在宋人眼中只是生活在泉州上的不同种族的人类而已,一同呼吸,一同生活在蓝天下。
这就是大宋,包容一切,也给你相对的自由,并承认多国国籍。她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璀璨,也是最华美的存在。
查户口这种事可不仅仅是查户口,苏晓的目的是统计人口的同时收缴武器。这种收缴不但包括陆上,很快波及到海上,所有的蕃商海船也被市舶司的军丁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武器清查,哪怕是蒲家的海船也不例外。
当然,苏晓也不指望真的能够对蒲家造成大的困扰。蒲寿庚是望泊巡检司的头领,他拥有合法持有武器的权利,这对蒲寿庚来说不是问题,商船只要及时藏匿限制性武器即可。
问题的关键在于,苏晓在震慑这些蕃商,让他们意识到,泉州是我说了算。
蕃商出海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谁也想不到苏晓会进行这样一个行动。大宋
喜欢枭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