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德国参加柏林电影节后,朱允文陪着张一谋巩莉等人回了一趟国内,没办法,这事被媒体一宣传,导致全国上下基本都知道有一个叫张一谋的人在海外拿奖了。
在海外拿到国际级别的大奖虽然不止张一谋一个人,但他们只是获得个配乐,剪辑之类的小奖,哪项张一谋,直接来个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回国后,张一谋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就是去各个院校说一下在柏林的获奖感言,然后在感谢感谢领导,感谢感谢谁谁。
巩莉也是回了学校,毕竟刚开学没多久,就请了那么多天的假期,如果回国后不直接回学校,难免让一些学校领导们不高兴。按他们的想法就是,是我们培养了你,这个时候正是打响我们上戏招牌的时候,好让别的艺术院校看看,谁才是戏校老大哥!
反观之三人中唯独朱允文最是清闲,虽然《红高粱》这三个字眼每天都能从报纸和人民群众嘴中看到听到,但还未曾在大陆上映。而且若按照张一谋前几天和朱允文说的话来看,其有可能是无法在大陆上映的,只能走海外路线。
电影没上映,主角没见报,唯有张一谋一人在新闻联播上稍微露个头,也就几秒钟的时间一闪而过,不过这时候新闻联播可是有数亿的忠实观众的,只要十分之一的人记住张一谋,那么他想不出名都难。
算算自从去年十月见到过一次杨兰后,就再也没联系,朱允文琢磨着是不是该去外国语学校找找她,毕竟二人的关系还算可以。
下午,五点钟。
“喂,谁?”
朱允文和杨兰逛王府井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包里的大哥大响起,娴熟的按了一个键,开口问道。这时候的大哥大还没有来电显示什么的,只有简单的一串号码,看了一遍后,对于记忆非常好的朱允文来说,这个号码非常陌生。
“是允文么?我,宁姐。”
“宁姐!”
电话那头的宁瀛听出朱允文话里的惊喜,笑着说道,“嗯,你在大陆?”
“对啊,这不是前些日子陪着张导在柏林领奖么,恰好张导在国内有事,便一起回来了。”朱允文一边拿着大哥大,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饭店,示意杨兰跟上。
“你准备一下,明天来美国。”
“美国?”朱允文疑惑的问道。
“嗯,对美国,再有一个月就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了。你知道么,我们这次获得了几个奖项的提名么!”
电话那头,宁瀛的声音透露出一股子欣喜和激动,看来是个好消息。
“几个?”
“十个!十个!我们现在是迄今为止三十年内受此获得十个提名的电影,只需要稍加运作一下,获得五六个不是问题。”
朱允文愣了愣,没想到有这么多啊。自从知道要报名参加奥斯卡奖后,也去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只要能在奥斯卡上获得一到俩个奖项,那么对于票房的增长是极为可观的,毕竟奥斯卡是世界级的大奖。
“嗯,好的我知道了,嗯,宁姐再见。”
挂了电话,朱允文叫来饭店老板,点了几道菜后,手臂枕着下巴,双眼微眯,开始沉思起来,刚才在电话里,宁姐说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那就是自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
毫不客气的说,自1928年有了奥斯卡金像奖的雏形后,到现在恰好60年的时间里,一年一届,今年是第六十届。
除了在1963年年黑人影星西德尼·波蒂埃凭借在《原野百合花》中的表演斩获当年的奥斯卡影帝外,全都是清一色白人获奖,黄种人更是少到极点。在当时西德尼·波蒂埃获奖可谓是石破天惊。
无论这次能否获奖,还是陪跑,但至少有一点,那就是朱允文绝对会在奥斯卡金像奖上名留青史,世界上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的华人。
杨兰开始以为朱允文有点犯困趴在桌子上,并无在意,直到所有的菜肴都已经摆上来后,他依旧是一动不动,不由好奇的询问道,“允文,怎么了?”
回过神来的朱允文,咋呼了一下,笑着道,“嗯,啊,哦,没事,只是再想些东西,吃饭吧。”
“嗯。”
-------
三月初,朱允文乘坐飞机前往美国的路上。
望着窗户外一大片一大片漂浮不定的白云,以及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朱允文陷入了沉思。
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对于朱允文来说,并没有多大的诱惑,毕竟他是个传统中国人,潜意识里依旧保留着上国傲气。心底深处也是鄙夷那些欧美蛮夷。
只是时代不同,国情不同,现在中国还是处于经济落后,急速发展中的国家。反观欧美,基本上全都是发达国家,的确,他们历史不够浓厚,不够深蕴。但现在他们掌握着大半个世界的权利,中国不再是以前那样是世界的中心。
其他的不多说,经济是处于落后的,但可以追回来,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直到再次登顶的那一刻。可至少有一点绝对不允许落后,那就是文化。
文化看起来是可轻可重,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往小了说那就是各国百姓的生活起居。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历史,不是欧美那些可以比拟的。
但现在文化不再只限于书本知识和历史,而着重于娱乐文化。
娱乐文化不外乎电影,音乐,舞台剧,歌剧等
喜欢影帝时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