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以来总是害怕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眼睛,落寞而孤单,总是恐惧独自穿过属于自己的浓浓夜色,惶恐而寒冷。
因为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对自己都失去了信任,徜徉在弃界中的自己,我从来都不敢去真正的面对他们,对待他们,我采取了最为直接却又最为残忍的方法,不停地,在我砌筑的弃界事物中,“我”被先后创造然后再亲手颓毁,每一个“我”自己,不管他出现在哪个时间段,都是注定目睹了被创造亲历了被遗弃。
正在写就的书,对于每一个被我遗弃的自己,都是沦落之后几近野蛮幼稚的笨拙表达,他们之中的每一个,对我来说只是记忆中的一块空白,但是对于他们来讲,却是逐渐的消亡。每一个“我”自己,对于我这个所谓的真我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与不甘,我手足无措。
于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或许虚无有一个极限,一旦越过了这个极限,弃界中的一切又会重新机械的回到平衡点,“寂”渐渐栖息在荒芜的土地之上。
赫拉克利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但是事实上,从来没有人站在世界的岸边去凝视时间的流程,堆积着,浮游着的身体在厚重的时间河流中无法喘息,荒芜的遗弃笼罩着他们,在这条漂浮着被遗弃事物的河流之上,企图漫出河岸淹死他们,所有的被我遗弃的自己都难以逃过这一劫,唯独其中一个除外,那个“我”是所有这些被遗弃灵魂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在每一个飘荡的灵魂中,你的世界静得可怕,但是你却从来不肯承认,空旷的自我空间,除了孤寂,别无他物,我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那个“我”跟弃界是殊途同归的,或者可以说,我本身就是这个弃界的中心,而“我”则是与真我共同支配着遗弃,我从未遗弃过他。
那个“我”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带着不断涌现的浓浓殇情在这片弃界内肆虐,我记得当初,每当我独自一人暗自神伤时,每当背对人群默默逃离喧嚣的人群时,每当深夜失眠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时,那个“我”总会突然出现,占据着我的整个生命。
我想要抗拒,想要把“我”排斥在外,因为那个“我”总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流露出莫名的悲伤呢,看到别人欢笑,看到别人幸福,就默默地低下头,眼角有一点湿润,我知道那是泪。
我记得“我”的世界似乎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从不愿意让别人踏进他的世界,别人简单的问候总是会让他很不安。
所以我只是在远远的看着,没有想要靠近,我看到“我”把目光移到了远处,临近弃界中心的地带,大片大片的荒地。
空旷而安静的环境才是属于他的世界,我知道其实这个“我”不应该在弃界,属于他的是像黑夜一般的安静,因为我记得他曾经跟我说过,一个被赋予了真实的灵魂就只能做他自己,就像是拍碎在沙滩上浪花,安于自身短暂易逝的命运。或许是他已经看透了,比真我看的更加透彻,“寂”是他的代名词,在午夜,他会独自一人穿梭在大街上,就像想在这个样子,人少了许多,除了那些在阴暗角落里苟活的人之外,他成了黑夜中畅游的常客。
弃界中安静的空间有一丝清冷,我看到他用双手环住自己的双肩给自己取暖,其实我是诧异的,我不明明白为什么一向冷漠的他也怕冷呢?是什么让“我”在凄冷的黑暗中去乞求那一丝遥不可及的温暖呢?
我想像着,当初我赋予他的除了真实还似乎有感情,可以说“我”几乎是可以代替真我而独立存在的臻于完美的灵魂,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停在十字路口,“我”看到一个男孩拥着他的小女朋友从他的身边走过,然后他们一起笑了,笑的很温暖,很开心。然后,“我”也笑了,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我记不清当初的一切,甚至于在这被遗弃的空间中都找不到我当初创造这个“我”的理由,那感觉就是,眼前的这个“我”只是来自于其他世界的投影,他是不存在于这一界的。
不过尽管如此,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像是“我对我的指控,但又像是,“我”对我的指引?
是什么呢?是我一直追寻着的启示吗?还是初到弃界时,那个俯瞰风景最终陨落时告诉我的真理,关于遗弃的真理,我不明白,我只是看着。
那位于弃界中央的十字路口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但是可惜,“我”似乎没有通行证,“我”在这里徘徊许久,踟躇不前,“我”在想些什么?
是不是在想,如果时间倒退几年,自己或许不会陨落至此,不会失去那么多。
时光的倒影一点一点的在我和“我”之间划过,或者说在这弃界中流动,这是又一波的循环,然后所有的一切就会像之前那样,被腐蚀殆尽,因为被遗弃了就意味着消亡,只不过这遗弃的洪流终于循环到“我”这里了。
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这个世界还有谁会在意自己,还有谁愿意为我自己拾起我破碎的曾经,然后将它们一点一点的拼接完整呢,我是一个连自己都可以遗弃的人。
这便是遗弃唯一所要表达的东西,这种无常的情绪影响到所有的感知,不断飞逝的瞬间渐渐拭去弃界所完成的对遗弃的重复,所谓的意义也都成了献祭,存在变得无谓,在遗弃中,我渴求着能够在最终自我解脱出来。
喜欢迷之彼岸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