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骑在自己的诺曼底马上,这匹骏马是彼得亲自从俘获的诺曼底战马中挑选,冷血马,四肢短小强壮,身体宽而结实,动作灵活,又能刻苦耐劳,正是彼得最适合最喜欢的性格,口鼻间吐出灼热的呼吸,在寒冷的冬季形成无形的白雾,灵活而温驯。
彼得总有点儿觉得不对劲,一路走来,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有组织的抵抗,这是很不正常的。波西米亚的总指挥官巴登亲王到底去哪儿了?波西米亚王国好歹有数万大军,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一匹快马迅速从后方奔驰而入,侍从们阻挡住了他的脚步,一封前线的军报交到了彼得的手上。阿穆诺夫接过信,念给彼得听,“瑞典与勃兰登堡之军队,顺利突进,未遭遇任何之有力抵抗,不日进抵绿山城。”
彼得仔细思考了一阵,就连小本尼迪特和腓特烈也没有遭遇抵抗,难道巴登亲王把军队全都调到了萨克森一线?巴登亲王会有这样的魄力?难道是谁在给他出主意吗?彼得回过头来,肃穆地说道:“把地图拿来。”
看到彼得难得出现的郑重严肃,阿穆诺夫也有点儿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弯下腰,把胯下马匹口袋里的地图拿出,仔细卷开,交给彼得。
诺曼底战马宽厚的马背使得地图完美地覆盖其上,彼得把马背当成了简易的书桌。现在的局势,三路大军自三个方向围攻,目标很明显,一举吞下西里西亚,把这块富庶发达的地区占据,减弱奥地利的战争潜力,甚至迫使其退出这场战争。
这个年代的火炮并没有那么厉害,因此攻坚战依旧是艰苦卓绝的作战方式,巴登亲王完全可以把军队驻扎在沿途的各个城市,节节抗击,让联军陷入无穷无尽的攻坚战中,或是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冲,切断联军的补给线,都是极好的也是常规的战术。
然而事情发展到现在,彼得渐渐地看出来一点儿不对劲。如果说巴登亲王认为俄军的战斗力强劲,坎纳战役.什切青战役的失败,让其不敢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抵抗俄军的前进中,但是他却连瑞典和勃兰登堡也不抵抗,却是怎么也说不过去。
瑞典和勃兰登堡的联合军队,总计不过六万余,再加上小本尼迪特和腓特烈是合作关系,并没有组成真正的联合部队,可以说是号令不一,没有真正团结一致。巴登亲王拥有三个整编的以逸待劳的波西米亚军团,战力上可以说远超过瑞典和勃兰登堡的总和。
早在奥德河会晤中,关于瑞典和勃兰登堡联合部队的指挥权,两人就已经争论不休,彼得故意支持让他们形成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为的就是让巴登亲王看到这里面的破绽,让这两人的部队吸引波西米亚的主力。
柿子捡软的捏,如果巴登亲王以防守为主,那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如果对方胆子够大,想要以攻代守,那么彼得故意留给他的破绽,瑞典和勃兰登堡,自然是首选。
事实上,连续数月的作战,瑞军,勃兰登堡,俱都是筋疲力尽,瑞典国内兵源已经接近枯竭,后力不济,勃兰登堡的国土是主要战场之一,几次大战下来已经哀嚎遍野,士兵的厌战情绪严重,到底还有着多少战力,谁也说不准。
因此,奥地利战争中,刚刚入场的萨克森,以及随着波兰战败,能够直接得到国内补充的俄军,才是主力。
所以彼得故意让瑞典和勃兰登堡露出破绽,吸引巴登亲王的主力,而自己则和萨克森将西里西亚彻底鲸吞。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战斗力不足的军队,就只配当炮灰。
然而情报显示,小本尼迪特和腓特烈同己方一样顺风顺水,那么波西米亚的主力到底去哪儿了?绿山城可是西里西亚北部的要害,西里西亚的几条交通要道的汇聚之地,这可不是说丢就能够丢的。
按理说,防守城市等待援军,或者集中优势吃掉弱势,这才是欧洲将领的一贯常规思路。但是巴登亲王都没有选择,他到底把主力集中到了哪里。
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使得彼得只能够扩大搜索范围,并且将俄国布置在西里西亚的有限的间谍网络动员起来,全力查找巴登亲王的主力。而在西里西亚本地势力根深蒂固的羊毛党人,则更加卖命地帮彼得探查消息。
厄尔士多山脉,欧洲有名的山脉之一,平行山脉,相比于高不可攀的阿尔卑斯山,厄尔士多山脉则和蔼可亲多了。虽然道路险峻,路段狭窄曲折,但是好歹也是有着一些道路可以与外界沟通。同苏德台山脉一样,拥有众多丰富的矿藏,并且其优质而易于开采,甚至有着一些裸露的天然煤矿等矿脉,对于波西米亚发达的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萨克森统治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厄尔士多山脉还拥有相当储量的金矿和大量的银矿,为萨克森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其山脉中甚至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储量丰富的铀矿,而铀矿正是原子弹的主要原料之一,冷战时期苏联曾秘密在此建设开采基地。
厄尔士多山脉富裕的矿石和几条可以沟通外界的道路,促使波西米亚的工业繁荣进步,后世的纳粹德国正是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而和平吞并西里西亚的苏德台地区,军工产业大增,随后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则是将一战以后已然肢解的德国军工业重新复活,为其将来的闪电战机械化部队的武器装备打下坚实基础。
而现在,大量的身着波西米亚军服
喜欢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