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武,姬姓韩氏,名武,韩共侯韩若山之子,其父死后继位为韩昭侯,前362年─前333年在位。在位期间重用申不害为相,改革图强,使得本来在列国中处于弱势的韩国,在纷争战国之中也能拥有一席强国之位,可惜申不害变法方向有所错误,最终被同时期同时变法的秦国远远抛在了身后。韩武其人行事公正,对于执政有一定的策略,但缺乏雄才大略,他的一些小故事将会在小说中出现。
申不害,郑国京邑人,曾为郑国小吏,郑国为韩国所灭后,成为韩国低级官员,后来因为其优异表现和独到见解,为韩昭侯所注意,最终成功以自己的术治变法说服韩昭侯,被委任为相国,着手变法。申不害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其变法着重于吏治,侧重于术治,提倡君王着重驭臣之术法,其结果是加重了君主集权制,但对于整体国家实力的上升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所以韩国在比较英明的韩昭侯领导下,可称为强国,但韩昭侯一死,韩国便迅速衰败下来了。申不害在韩国为相十五年,一说十八年,死于公元前337年,留有著作《申子》一书。
韩晁,韩国大臣,善于言辨,其生平事迹不祥。
韩进、苏锐,韩国将军,其生平事迹不祥。
公孙颀,本为魏国大夫,在魏惠王与其兄争夺君位时,投奔了韩哀侯,建议韩哀侯兵围魏惠王,这一计策,是十分正确的,也顺利实施了,可惜最终却被韩哀侯放弃了这一可以决定历史的机会。其余生平事迹不祥。
三、魏国
魏侯,姬姓魏氏,名嫈,出生于前400年,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其寿命长达八十二岁,可堪是长寿君王了。后世称之为魏惠王,可谓是战国时期知名度极高的一位诸侯王了。在魏惠王与其弟争夺君位期间,受到赵韩两家围攻,幸亏韩侯连夜撤兵,魏惠王这才缓过口气来,顺利掌控了朝纲,随后便向赵韩展开了复仇,紧接着,依仗魏国的强大势力,魏惠王开始了自己的霸业。魏惠王刚登基时,魏国正是其国力鼎盛的时候,吴起留下的魏武卒仍然是天下第一强兵,魏国的国土也达到了最大,拥有今天陕西东部、山西北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南部,魏惠王在位之初,便开始了一系列动作,为了巩固东方领土,营建了大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将国都从安邑迁至了大梁,为了扩张领土,疯狂的四处征战,一度攻下赵都邯郸,为了成就霸业,率领十二路诸侯,在逢泽朝见周天子,为了满足虚荣心,自封为王,引起齐楚震怒。但魏惠王好大喜功,魏国国土分散,国力有限,连年征战之下,兵疲民乏,再加上犯了些关键性错误,两次大败于齐国,放走了商鞅,以至于秦国崛起,抢回了河西郡,之后秦军威逼安邑,以至于魏惠王不得不将主要宗室力量全部搬到了大梁,自此魏国便走上了下坡路,不再称霸于战国后期的舞台。纵观魏惠王其人,虽自大但还是有才,从其一些列治国策略来看,基本思路还是对的,魏国要强大,只能向相邻的国家要领土,但魏国不该四面为敌,北边的赵国,南边的韩国,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几乎都是魏国死敌,到了魏惠王晚期为秦国所逼,魏惠王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策,转而与赵韩修好关系,请求齐侯也同样称王,终于化解了魏国的一系列危机,但要想恢复往日的强盛,却是无力了。魏惠王在史册上也留下了大量的事迹,在本小说中也会视场景而出现,至于本小说中的魏惠王,在保持其基本历史形象的基础上,会对其生平做一些改变,毕竟主角改变了历史嘛,呵呵,但到底魏惠王表现如何,还敬请期待。
魏昂,魏惠王的弟弟,又叫公子昂,史册记载有古君子之风,为人正直,好学且礼待下士,是魏惠王手下重臣,曾治理河西郡。昔日商鞅还在魏国时,公子昂便与之交好,并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但魏惠王没有听从,后来公子昂带兵与商鞅对战时,商鞅以旧情相邀,将公子昂骗至秦军军营之中,导致了魏国河西军大败,魏惠王被迫主动献出河西之地。从这点上看,魏昂确实有古君子之风。但魏昂作为魏惠王的左臂右膀,能得好评于史书,也算是一代名臣或名将了。
司马错,又叫王错,魏国司马,魏惠王登基时便得到了司马错的帮助,但司马错最终出走了韩国,其原因不详。另司马错其生平事迹不祥。
公孙痤,姬姓魏氏,为魏惠王叔父辈,帮助魏惠王率兵夺下君位,之后一直在魏惠王手下为相,同样也是魏惠王的左臂右膀。但其少梁之战败于秦侯,回国后便郁郁而终,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可惜未能被采用。
巴宁,魏将,事迹见于战国策,曾帮助魏侯大败韩赵二国,其余事迹不祥。
www.520dus.com 书呆网。终于又上传了一点小东西,希望大家能喜欢。后面接着的还有秦国韩国等国的人物,我会直接在这个人物篇(一)里面修改的。(另,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第三卷只能先等一等了。)
喜欢周始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