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走回了客栈,已经是黄昏临近。
刚走进客栈,褚明就朝着他走近。“师兄,白天我跟项姑娘、凝儿逛街道的时候,看到了儒家砚台跟他的大弟子竹青。”
“嗯?”文华疑惑,儒家先襄城出现,这会又在颍川出现,所谋为何?“你没有跟过去吗?”文华问及。
闻言,褚明惭愧地低下了头,“我跟踪他们到一条小巷就消失了。”
“没事,早点休息把,今天也累了。”文华出言道。二人别各自回房休息了去。
夜幕降临,在颍川荀府。
在正堂的亭子前,一白发老者,约莫六十有三的样子,他正下着棋。对坐的是一年轻书生,手执黑棋,聚精会神。
“吱呀”的声音响起,大门被推开,儒家服饰的男子走在最前面,手中拿着一幅画卷。他的左侧是一位拿着宝剑的紫衣女子,右侧是一位光头,其头顶却没有戒疤,后背栓着一根长型木棍,面容却很和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违和感。他的身后是一位少年,过肩发,容貌被斗篷所挡住,手里拿着的是长剑。
儒服男子上前,恭敬地朝着老者行长者礼:“学生见过荀爽老师!”
荀爽,字慈明。东汉末年名士荀淑八子中的第六子,时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在荀爽对座的书生,见此,上前行礼:“儒门弟子荀彧荀文若见过少门主,见过砚台师叔,竹青师弟。”
“文若师兄,你好。”那带斗篷的少年,回敬道。
那儒家服饰的男子正是石中平,字孔言。
而这时,荀慈明才落子,出言道:“你们来了啊。”看着石中平,眼里充满了回忆:“孔言啊,你都这么大了。当初离开儒山的时候,你还不及我腰高,如今已经这般高了。当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说到最后,他放下了手中的棋子,有点惋惜的意味。
“老师,怎么会,您还老当益壮,必定还能活上个几百年。”石中平敬言道。“就是,荀爷爷,你还要活好久好久了,要不就没人陪旋儿玩了。”那紫衣女子,上前嗔道。
荀慈明,捋着白须笑言:“旋儿,你们怎么有空来我颍川,难道儒门有难?”话落至最后,多了份猜测。
那紫衣女子姓温,名旋,字文萱,故也称温文萱。那光头,中年之姿,略有英气,正是儒门砚台,他上前问言:“慈明贤儒,墨家传人已经到了颍川。”
贤儒,是对离开儒家后在民间行事的儒家人的尊称,一般都是登高望重之人。
荀爽,听言,皱着眉头道:“怎么了,就那遗留下的墨家传人,单单一人还需要这么多人大动干戈?”
“老师不知,卓文华身边有一女子,身怀异术,且多有残留墨家人相助,极难杀之。”中平闻言解释道。
荀爽略为思索,将中平唤到耳边,轻言之。
“老师,若真能如此,当真大善。”中平喜道。
在颍川学院内
一名穿着浅蓝色书生服饰的少年,正在整理竹卷。这人鼻梁宽阔,眼眉细长,有大智若愚之相。他正边整理着竹卷,边翻阅人物记载,一不注意碰掉了架子上的一卷竹简,拾起来的时候,看到了加重笔画的“中平”二字,心下一惊,当即细细阅读起来,可当看完整部竹简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冷静下来的他,仔细地想了想,随后似乎做下了决定,抛下了竹简,朝着院内走去。
而在东侧竹楼,张崇正蹲坐在庞德公前。
“良之,你对文华怎么看?”庞德公,启口言。
座下的张崇,仔细想了想,言:“虽小,却知得失兼略具有霸王气盖,着实难得。”
“那你对他看好几分,在将来。”
张良之,皱了皱眉目:“老师有让我辅佐之意?可我观卓大哥心无逐鹿之心,又无领者之性,虽有天时与之助,可终难成事。”
“近日,太平教行事越发明目张胆,恐不日就会生乱。”庞德公突然顾左右而言其他,一时间让张崇迷糊。
一会,他就明白老师想说之事,故言:“老师放心,我必在此事过后择主而仕。”
“如此甚好。”
翌日,初晨之时,文华已然清醒。
早早便在屋中温故墨家经典文策,让自己修养、能力有所提高。
“卓大哥,你这么早就起来了。”捂着嘴,连打着哈欠的项玥,见文华门未曾关便缓缓走来。
“玥儿,你困为何不多做休息。”
文秀走到文,从昨晚你回来后,我就心神不宁,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
文华放下手中的书,轻言:“可能是你太累了,心力不足,所以才会导致你胡思乱想的。”
见到文华这么说,项玥也不太好回答,只言:“总之,卓大哥,你今天还是小心为上。我巫师一族,虽然没有卜卦之术,可预感还是很准的。”
知道她是关心,为自己着想,他也点点头,可他心里却未曾注意,毕竟预感这种事太过子虚乌有。
“师兄,项姑娘,你们都起这么早啊。”厕房门一开,褚明从中出来,看到二人便言之。
三人往楼下桌子一座,小二便上前招呼道:“三位客观吃点什么。”
项玥等人年随意用了早餐,“师兄,今天你还要去书院吗?”褚明问及。
卓羽点了点头,毕竟昨日老师已经说得很清楚,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去结识一下颍川的诸俊杰。
“卓大哥,让褚明跟你去把,也好有个照
喜欢汉末奇侠志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