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贫道来唐。//访问下载txt小说//识太上皇于玄都观,幸得太上皇赏识,赐建天仙宫。百年每思此时,常因喜而乐。后又识陛下于饮宴。相交莫逆。百年常言后事。似无稽之谈。然陛下深信贫道所言。不胜感激。世人尊贫道为仙。实为惶恐。
今贫道思来唐所为,实乃莽撞。整道、灭佛、言天下事实属狂妄,前天下蝗灾,因贫道疏漏,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每观朝廷邸报,自责神伤。故此,贫道欲携幼徒入世自赎。
今天下安定,国力蒸蒸。君贤臣忠,实乃大治前兆也。前与突厥开商事、谋国资。业已初见成效。边疆马声鼎沸,人流如织。料之三两年内再无突厥之患矣。除却突厥,吐蕃等国不可轻信,还望陛下明察秋毫。贫道之徒金蝉,行走西域,绘图交国,陛下可遣使节、商队沿路持节贸易,互通有无。
世家势大,商路通彻必使其家资愈丰,还请陛下谨慎处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除朝中世家。贫道闻之,南部之占城,有一年三熟之稻米,陛下可遣人取之,种于江南。
自武德八年,贫道未曾离长安半步,又因诸事不顺,道心郁结。老庄难诵。故此拜别。”
李世民轻轻的将手中的奏章放下,略有哭笑不得的对着身边站立静候的李元亨说道:“元亨啊,这么说仙师因为蝗灾的损失过大,没想明白就下山散心去了?”
李元亨也有点无奈:“自从上次师尊从外面回来,就把自己锁在房内。看来是真的憋不住了。就带着小师妹下山去了。”
“仙师此人,总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说实在的,他的这些想法,无一不是于民有利,于国有利。可是,仙师不了解大唐,不了解咱们‘凡人′的生活。太过理想化了啊。说实在的,朕不是不知道,仙师说的那些东西是好的。只是,朕若要按照仙师所说的方法做下去,偌大的唐国立马就要分崩离析了。仙师懂,朕懂,臣子懂却不愿实施,百姓不懂,却容易被人蛊惑。朕不是不想啊,是不敢!”李世民换了个坐姿,随意却又隶穆的对着李元亨说道。
李元亨对李世民的话,完全是理解的,虽然李元亨现在的身份是道士,但生长于帝王之家的他,总会不经意间接触政事,起码知道什么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也知道大唐现有的阻碍在哪,更别说做了道士之后,频繁接触社会的上层和底层。对大唐的现状看的更是透彻。“皇兄,你了解师尊的想法,但你不了解师尊这个人。师尊给我亻们的感觉好像是什么都会,但皇兄你不知道,师尊更像那些怀才不遇的士子。很多事情想做就做了,想到什么说什么,好像脑袋里永远都有新的想法。您不知道,他自己有一个册子,随时记录一些他想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要是传出来,恐怕对于大唐来说,将是一场大地动。地动过了,要么大唐成为世界之巅,要么大唐将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却给后来的朝代留下指引的方向。”
李元亨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是师尊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传出来,所以一直把它们憋在自己心里,再加上他认为可以在大唐实行下来的主意迟迟不能实现,就算是开始实现了又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状况,所以渐渐地迷茫了,这也是我们修道者口中的心魔,修道重修身更重修心,心乱了,自然就呆不住了,这次蝗灾,其实错不在他,纵观历史,没有哪次蝗灾比这次处理的更好了。可是师尊还是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有一些事没想到,有了疏漏,造成民众流离失所,饿死他乡。再加上这些年一直以来的憋闷,乱了道心。所以就这么走了。哎!”
李元亨说的基本上算是没错,偌大的太极宫里,传来两兄弟重重的叹息,或许,这就是黄俊明一个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不同吧。
道家思想其实很像是一个理想国,道士们在自己的国度里过着自己的生活,来到了大唐朝,这个中国史上最绚丽的时代,黄俊明将自己身为道士的那一点理想主义从小
小的道观迸发出来,妄图去将大唐引渡成自己的理想国,却忘了,有些东西是要靠时间去积淀下来的,有些事情有些想法说出来,可以,但要做出来不仅仅是天方夜谭,还有来自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阻力
中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想法超前的君王,比如说新朝的王莽,王莽是个将才,也是个人才,历史上王莽代汉之后颁行的法令,政策无一不与现代相近,可是呢,在多方势力的阻碍下,不还是泯灭于历史当中?人尽皆知两汉,却不知两汉之间夹着个王莽的新朝。只能说时代的差别吧。
所以说,黄俊明这个满怀理想的现代人,在这大唐这个时代和大唐的思想碰撞的对抗中,完败!败的很惨烈。
注定的,黄俊明走出长安,只能流浪。做一个流浪仙人,由上自下实现不了的事情,那就暂且放下吧,从底层,一点一点的改变。或许能让自己更安心。
一顶杏黄冠,一袭青衣道袍,一双黑布鞋,短柄银丝拂尘挽在臂弯,背后背挎着一个不算大的行囊,除了换洗衣物和必备的道牒路引钱财之外再无他物。身后跟着一个怯生生却灵动的小姑娘。黄俊明开始了来大唐之后第一次流浪。
亲爱的书友们,西南这坨大懒屎又出现了,恩,一章奉送给大家,新书大纲已经写完,预计周一开始动笔,三万字后正式发文。关于这一章,写的实在是有点压抑。稍微
喜欢大唐神道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