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成心理年龄已三十多岁了,平素他与李丽质相处,就有一种父亲对待女儿的感觉。如今与李丽质定了亲,他突然觉得自己角色发生错乱,面对李丽质,他有点无所适从之感。
李丽质或许一贯受李世民宠爱的缘故,对陆玉成流露出来类似父爱般的感情,不但没有不自在的感觉,反而觉得挺享受的。定亲后,她在陆玉成面前除了变得有些羞涩外,也更加妩媚了,看上去楚楚动人。
为了将来的幸福和家庭和睦,他决定调教李丽质。李丽质颇具文艺范,琴棋书画很易上手,一点就透。他时常给她灌输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用大量的故事企图把这位小公主塑造为新新人类。
有一次,陆玉成心血来潮,凭着记忆抄改了《红楼梦》前几章拿给李丽质看。李丽质一看就被迷住了,他每次进宫她都缠着要看新的章节,他只得每次进宫都带上新抄的几章。
一天,李丽质盘问陆玉成,他是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薛宝钗。陆玉成想了一下说:他喜欢林黛玉的高洁,但不喜欢她的坏脾气,喜欢薛宝钗的温柔,但不喜欢她的世俗气。此后,李丽质好长一段时间在他面前都摆出一副温柔似水又清高自持的模样,让他觉得很好笑。
贞观五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李世民在两仪殿召集大臣议论分封诸王的事,陆玉成也在场。
魏征认为:“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另外,京城一带赋税不多,原来依靠京都以外,如果都分封给诸侯国,则国家经费顿时短缺,再加上燕、秦、赵、代诸国均管辖有夷族,如有出现紧急情况,到内地调兵,难以及时奔赴所在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朝廷运祚的长短,命在上天,尧、舜都是大圣人,守定国祚却不能长久;汉、魏虽然微贱,恣纵却国运长久,推却不掉。如今让皇亲国戚子子孙孙均有自己封国的百姓与社稷,几代之后,将骄奢\逸,相互攻伐残杀,对老百姓危害尤大,不如不断地更换郡守县令呢!”
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不如分封亲王宗子,不使他们过于强大,以州县相间隔,交错为界,互相维持牵制,让他们各自遵守自己的境土,同心协力,足以扶持京城皇室。并且为他们设置的官吏,均由尚书省选拔录用,除皇朝法令外,不许他们擅自施行刑罚,朝贡礼仪,都订立格式。这种制度一旦确定,千秋万代可保平安。”
考虑到分封制问题在初唐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史载李世民在这件事上几经反复,虽最后取消了分封制,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退朝后,陆玉成抄改了柳宗元那篇《封建论》上奏李世民: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可能产生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人类在他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那时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走,人不能象qín_shòu那样抓扑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来抵御严寒,不能够光靠自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荀卿说过:“人类一定要借用外物作为自己求生的工具。”借用外物来求生的必然会相争,争个不停,一定会去找那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那又有智慧又明白事理的人,服从他的人一定很多;他把正确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惩罚他,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于是君长、刑法、政令就产生了。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更有威德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部属。于是产生了一大批诸侯,他们相争的规模就更大了。又有比诸侯威德更大的人,许多诸侯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封国。于是又产生了方伯、连帅一类诸侯领袖,他们相争的规模还要大。这就又出现了比方伯,连帅威德更大的人,方伯、连帅们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老百姓,这以后天下便统一于天子一人了。因此先有乡里的长官而后有县的长官,有了县的长官而后有诸侯,有了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了方伯、连帅而后才有天子。从最高的天子到乡里的长官,那些对人民有恩德的人死了,人们一定会尊奉他们的子孙为首领。所以说封建制的产生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尧、舜、禹、汤的事离我们很远了,到了周代记载就很详备了。周朝占有天下,把土地象剖瓜一样分割开来,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了许多诸侯。诸侯国象繁星似地罗列,四面遍布在大地上,集结在周天子的周围,就象车轮围绕着中心运转,就象辐条集中于车毂;诸侯聚合起来就去朝见天子,分散开来就是守卫疆土的臣子、朝廷的捍卫者。但是往下传到周夷
喜欢贞观间编年纪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