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尝试的失败,战局渐渐对辽军不利。中路辽军十万之众,每日粮食消耗甚大,粮道被断,不出几天便面临着断粮的巨大危机。无奈之下,只能缩减士兵的口粮,如此实行了几日,兵营中已经怨声不断,辽军士气日渐低落。
对阵的西夏军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党项人已经掌握住了战场主动,接下来要商讨的是要不要将辽军彻底击败的问题。这下西夏阵营的意见比较统一,大家都赞同趁势大败辽军,没藏太后也倾向于如此,但是,她还是想听取更多的意见再做决定,特别是李皓贤的意见。
李皓贤风尘仆仆的来了,带着胜利的荣耀和年少有成的自信,再次来到众人的面前。这回,各族族长和将军们投来了更多赞许和钦佩的眼光。没藏太后不禁得意起来,笑道:“皓贤,这次你干得实在漂亮,哀家果真没看错人!你的好兄弟仁多凌矢也没让哀家失望,他在西面拖住了大部辽军,保障了我们侧翼的绝对安全!”
李皓贤道:“这场战是全西夏齐心协力的结果,皓贤只是略尽绵力,算不上什么功劳!若没有万千将士的浴血奋战,我一人又有何能耐战胜辽军铁蹄!”
没藏太后道:“很好,你不贪功,哀家很欣慰!但有功还是要赏,待仗打完后,哀家再对你等功臣lùn_gōng行赏!今天招你来,是为了听听你对时下战局的意见,下一步,我军当如何去走?”
李皓贤胸有成竹道:“太后,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今我军已经占据主动,破辽指日可待!但是,太后还记得我当初提出的对辽方略吗?”
没藏太后道:“记得!你当初提议‘欲和先战,先战后和’!可是现在我军已经胜券在握,还有和的必要吗?若此时议和,岂不放虎归山?”
李皓贤道:“和,当然要和!太后,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放在当前,要为今后想想!现在议和,大家或许会不理解!请容皓贤为您分析一下!如果我们再战下去,鉴于目前战场上的形式,辽军必会大败,若是此次我们侥幸将辽帝击毙,那么辽国必然数年甚至十数年不能南侵,可是如此我国将与辽国结下大仇,辽太子继位后,必定念念不望报父仇!待他卧薪尝胆数年后,举国南侵,届时辽军同仇敌忾,哀兵难挡,西夏将有亡国之险,此为一祸也!其次,如我们大败辽军,但辽帝逃脱,则他必然也不会善罢甘休!作为一个大国皇帝,辽帝三番四次败于我西夏,丧师辱国,一个皇帝的脸面何在?他将如何面对他的臣民?所以他唯有继续兴兵复仇,脸面上才能过得去,才能向臣民交代!如此一来又不利于我西夏长治久安,此又为一祸!而相反,如今我们已经狠狠地教训了辽军,趁现在两军还在僵持状态,我方主动提出议和,若辽帝聪明的话,自然清楚眼下己方的处境,便会顺水推舟,答应议和,这样他的面子也过得去,且此次之后,他见识了我西夏军民的顽强,加之有和约约束,便不会再轻易南犯,有利于我西夏的长久安宁!战有两祸,和则有利,因此我主张趁此机会与辽国议和!”
没藏太后听完,甚觉有理,点头道:“说得好!两国交战,必定生灵涂炭,即便重创辽军,我西夏子民必然也要做出重大牺牲!如此没完没了的打仗,实非我们所愿!还是见好就收吧,众位卿家觉得如何?”
众将领相互对望,一时不敢发言。没藏太后见众人仍有疑虑,便主动寻求支持,问一直依仗的谋臣吴昊道:“吴先生,你认为哀家如此打算,是否合适?”
吴昊道:“太后圣明,乘胜议和,保我西夏长治久安,乃睿智之举!”
“哦,吴先生赞成议和!众位卿家,你们的意思呢?”
吴昊是元昊朝的重要谋臣,李元昊的许多大政方针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才做决定,因此其在西夏朝廷威信极高,眼下众将领见吴昊都赞成议和,那便也附和起来,纷纷表态支持。太后见众人意见终于统一,十分欢喜,但派何人去辽营议和,又让他犯了难。
“吴先生,哀家想让你出使辽营,促成两国议和!”太后反复思量,仍然觉得此等重任非吴昊莫属。
吴昊心中也早有周密的准备,于是当仁不让,应承道:“承蒙太后如此看重!吴昊必不负所托,倾力促成两国议和!”
西夏阵营方针已定,吴昊经过筹备后,在一队剽悍的西夏骑兵护送之下,来到辽营,施展其舌战群儒的本领,终于劝服辽帝罢兵,但西夏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如为元昊朝与辽的摩擦向辽道歉,向辽称臣,每年岁贡等,这些条件对于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的西夏来说,有些苛刻,但是西夏还是获得他们急切希望的东西,那便是和平,辽国在书面上做出了承诺,今后不再对西夏妄动干戈。
和议基本达成,没藏太后总算松了口气,不但她可以松口气,西夏也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了,这一年来,西夏战端四起,整个国家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打大战了。从万千臣民那如释重负的脸上,没藏太后觉得议和这个决定是做对了,对于现在的西夏来说,安定大于一切。
辽夏和议签订,辽朝开始全线北撤。李皓贤指挥部队让开一条道,让辽军北返。北归的辽军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骄纵,长长的队伍里,兵士们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北方缓缓走去。李皓贤指挥着军队在远处监视着北撤
喜欢玉剑玄天传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