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丸都城。
故国川王正召集他的文臣武将商议对策。
故国川王伊夷谟谓左右道:“众位爱卿,那辽东公孙度昏聩无能,竟然被乌桓人夜袭襄平城,连自己都落入乌桓人之手。如今那公孙康遣使前来求援,情愿割让乐浪郡与我高句丽,以求我出兵相助,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大王,这正是我高句丽中兴的大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高句丽大将串)跳将出来,大声呼喊道:“末将愿领一支偏军前去辽东,驱逐那些乌桓人,为大王收取乐浪。”
“且慢。”莫离支(相当于宰相)乙巴素迟疑的说道:“大王,这辽东公孙氏一向十分强势,就算半个辽东陷落也应该犹有余力予以反击,而且他们一向与我高句丽不和,如今不向扶余人求助反而向我国求援,未免太过可疑了。”
“这有什么可疑之处?”此时,乙巴素刚刚就任莫离支没有多久,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威信,木华黎自然不会惧怕他一个泥腿子:“莫离支大人久在乡里田间,也许不知道,这辽东公孙氏一向与冀州不合,而如今扶余人刚刚攀上了冀州军的大腿,自然就不会理会小小的辽东了,公孙康不向我们求助,难道要向弱小的三韩求援不成?”
乙巴素,农夫出身的一代名臣,被认为是高句丽历史上最杰出的宰相。在他执政期间,利用故国川王的信任,不顾贵族反对,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政治改革,其中尤其以公元194年实行的贷赈法尤为出名。他规定农民可以在春季粮食不足时借贷。秋天收获时节再返还,此举为农民生活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也一举成就他一代名相的威望。
只可惜,如今他刚刚就任宰相没有多久,还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自然也就没有能建立起那样的威望。尤其是在军事上,他作为一个文官,发言权并不是很大。
乙巴素虽然心中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毕竟没有获得更多的讯息,一时间也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说道:“纵是如此。那乌桓人能够打败辽东军,想必数量和实力都是不俗的,如今我们尚未探明虚实就贸然出兵,岂不是太过儿戏了吗?”
“莫离支大人确实过滤了,料想那乌桓人能有多少兵力?不过是趁着辽东春耕之际,一时不备才得以侥幸取胜罢了。我料那茹毛饮血之辈能有何本事?”高句丽大将军王高虎出班禀奏道:“王兄,臣弟愿亲率大军前去辽东,为我高句丽开疆拓土。那乐浪是三韩门户,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辽东、玄菟富庶也合该是我高句丽休栖之所,若有机会臣弟一并为王兄取来。”
高句丽此时还是大汉藩属,弱小的高句丽人十分仰慕大汉天朝的威仪。所以高句丽上流社会都以取汉名为时尚,而高姓就成为了高句丽的国姓。比如故国川王伊夷谟就叫高武(其实很长,我忘了就叫高武吧),而他的弟弟就叫高虎。
高虎乃是故国川王伊夷谟的亲弟弟,自幼勇武好战,在哥哥就任国王之后更是统领全国兵马,号称大将军王。身为一国亲王,高虎并不喜欢政治的相互倾轧,反而更喜欢战场厮杀,是个狂热的好战分子。也正因如此才各位受到故国川王的信任。
听了弟弟那一席话,伊夷谟不禁怦然心动。辽东和玄菟两郡可不是乐浪那样的穷乡僻壤可比,不但土地肥沃而且人口众多,想想那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就足以令如今尚显弱小的高句丽垂涎三尺。
“王弟。要夺取辽东、玄菟两郡可不是一间容易的事,那公孙氏在辽东四郡经营多年,实力不容小觑,吾弟可有把握?”伊夷谟虽然心中十分迫切,但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能够实现:“那公孙度这些年一直与我高句丽对峙,虽然未能从我们身上讨得好处,却也从未落于下风,想要趁机夺取他们的基业,只怕还需好好筹谋一番。”
“大王请放心,此番攻打辽东乌桓,想必那公孙康心中比我们着急,毕竟他的父亲还在那些乌桓人手中,这样的奇耻大辱想必他难以忍受。”高句丽的大司马晏留胸有成竹的说道:“正因如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消耗乌桓和辽东的实力,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后,我们就完全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了。”
“此计甚妙!”伊夷谟两眼放光,似乎已经十分动心,但还是十分谦虚的朝乙巴素问道:“莫离支以为如何?大司马的计策尽善尽美,应该没有任何可以错处了吧。”
“能消耗辽东军的实力自然是很好,但是这其中的把握还需十分小心,不如就请大将军王亲自挂帅,大司马副之,两人同心协力一起打好这一仗吧。”乙巴素既然找不到阻拦的借口,只能尽量让一向小心谨慎的晏留一同出征,希望他能够查遗补漏,不至于造成太大的过错。
“好。”伊夷谟终于大喜过望,立即高声宣布道:“钦命大将军王为帅,大司马晏留为副,统兵十万进军辽东,为我高句丽开疆拓土。”
“大王万岁!”满朝文臣武将都齐齐拜伏道。
……
三天后,大将军王高虎统兵十万誓师出征,整个高句丽最精锐的部队全部随行,最骁勇善战的武将也都跟随左右听命行事。而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回了辽东襄平,整个辽东顿时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荀彧虽然劝服了公孙度,但是冀州大军一日未曾就位,他就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公孙康此时也拥兵数万
喜欢我的父亲叫韩馥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