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威廉的特使见面后,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神情十分沮丧,令他沮丧的不是约瑟夫的退位,而是辉煌的奥地利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
大公很清楚,作为帝国的二号人物和军队的最高领袖,如果他不再支持约瑟夫皇帝,那么皇帝除了退位别无选择。
不过,沮丧之中也隐隐有些兴奋,只要接受威廉的建议,那么奥地利王位将从自己的伯父弗兰茨一支转到自己的父亲卡尔大公一支,这于整个家族无损却于自己有益。
“父亲,您还在犹豫吗?这几十年来我们整个家族只有您坚定的认为帝国能一直存在下去。在我们年轻一辈人中,不仅鲁道夫皇储、斐迪南大公是自由派的支持者,应该说除我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能让您满意的保守主义者了。”
“斐迪南大公是自由主义者?我怎么没发现。”
“他在您面前当然不敢承认,不过就算他不是自由主义者又能如何?您觉得他具备统治帝国的能力吗?人们说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都有语言天赋,可斐迪南却连匈牙利语都不会说。您觉得马扎尔贵族们会同意这样一个人做他们的国王吗?所以,在我看来,即便约瑟夫皇帝能渡过这一难关,帝国的分裂只不过推迟几年而已,并没有本质的分别。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答应德国皇帝请求,这样做无论对家族还是对帝国的臣民都是一件幸事,即便将来奥地利的王位落入霍亨索伦家族,可未来德意志的皇帝却有了一半的哈布斯堡的血统。400年前,腓力一世与胡安娜女王的结合早就了查理五世时代的辉煌;您难道就不想再次见证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人的帝国蒙您的恩赐而诞生吗?”
弗里德里希虽非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亲生,但他年仅三岁时因为父亲去世而过继到大公的名下,因此和亲生父子无异。弗里德里希的这段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逻辑清晰而且语气也十分到位,句句都说到了大公的心坎上。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固然是奥地利大公,可他更是萨克森的特申公爵——一位德意志的亲王。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不仅是那个时代学者笔下的美好愿望,也是许许多多德意志人心中的梦想。
正如弗里德里希所说,“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人的帝国蒙您的恩赐而诞生”,这是何等的幸运和荣耀!这一刻,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要在关键时刻承担起民族和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
霍夫堡宫。
约瑟夫皇帝目光凝重的坐在办公桌前,正抽着一支古巴出产的极品雪茄,如果说皇帝还有唯一一个能称得上奢侈的爱好的话,那么就只剩下这个了。
皇帝18岁登基,如今已年逾60。40多年来,伴随着帝国的风风雨雨他都走了过来,可是他却从未像今天这般绝望。
早在1848年,他就感受到将帝国维持下去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帝国的命运却出奇的顽强:每逢危难之时总能遇难呈祥。
1848年欧洲大革命,维亚纳暴乱,哈布斯堡皇室避居乡间,危机关头,以拉德茨基为首的军队势力坚定地站在皇室一边,于是意大利和捷克境内的叛乱纷纷得以平定。叛乱闹得最厉害的匈牙利也在尼古拉沙皇派出的军队的直接干预下被彻底镇压。
1859年在北意大利的索尔费里诺会战中,由皇帝本人亲自挂帅的奥军在北意大利迎战法皇拿破仑三世统帅的法军。法国人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依靠坚韧和顽强的精神终于从奥军中路突破,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此役,皇帝堪称愚蠢的指挥不仅辱没了奥军——包括威尼斯军团在内——的英勇,而且也使他本人在国内的贵族中威信扫地。不过获胜的法国人也有他们的麻烦,随着普鲁士发起动员,拿破仑三世一方面担心战争扩大化,同时也担心意大利过分强大对法国反而不利。于是,奥地利虽然战败但仅仅损失了伦巴第地区,甚至其在北意大利的4要塞的防御体系毫发无损。
1866年的七周战争,奥军在萨多瓦会战中被普军击败,损失惨重,不过俾斯麦出于对法国的警惕和对奥国国内发生革命的担忧而力排众议,和奥国媾和。奥地利除了丧失了在德意志邦联内“老大”地位,并把威尼斯交给意大利外,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损失。
如果说维也纳的市民对于奥军败于法军和普军之手(毕竟历史上奥军对这两个国家都是败多胜少)还能够原谅的话,对于败给塞尔维亚这样的下三滥对手实在是不可原谅。
面对市民和激进派贵族们要求修改宪法废除君主制的呼声,约瑟夫皇帝不为所动,他坚信只要有军队的支持,他仍能渡过这次的难关。
不过,这一次他再也没有1848年那般的好运气了。当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蒂萨首相一同走进霍夫堡宫的时候,皇帝的一切美好设想都结束了。
1892年11月18日,约瑟夫皇帝发布退位诏书,一如威廉预想的安排,皇帝接受了匈牙利和克罗地亚要求独立的请求,并宣布那个出身于科隆孤儿院的“野姑娘”,如今的德意志皇后为新的奥地利女王。
随后的一周,整个中欧大地进行了一场政治大地震。传统上隶属于奥地利部分的各个省份召开会议,包括波西米亚、蒂罗尔、甚至遥远的萨尔玛提亚在内的诸省份均投票通过了加入德意志联邦的动议。
匈牙利议会则全票通过了新国王的人选,那就是有着一半马扎尔人
喜欢新一战风云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