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家将或者包青天的故事或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周旋于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似乎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杨家将的故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这位八贤王也不会是凭空塑造的,但他是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化身呢?
从八贤王的名字赵德芳来看,他的原型应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第四子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太平兴国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中老令公杨业还活着,六郎杨延晤也未任边关统帅,因此这个赵德芳与杨家将不会发生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八贤王应是宋太祖的皇位继承人赵德昭(德芳之兄)。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太祖传位给皇弟太宗,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他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更为不满。回朝后,当德昭提醒他lùn_gōng行赏时,他以充满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闻言,退而自刎,因为他深知在猜忌心极重的太宗手下,决不会得到善终。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特权的八贤王,帮助杨家将对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权臣。但是,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怎么会平白无故地与八贤王沾边?
因此,又有人认为,八贤王之称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伊。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时入呼之日“八大王”。虽然,这八大王的作为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但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
赵德昭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先后被封为魏王、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其十世孙为宋理宗,十一世孙为宋度宗,十二世孙为宋末三幼主。赵德昭亦是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开派始祖。
生平资料:
太祖死後,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颇有韬略的侄子存有戒心。
尤其是史书上记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夜偶发的事情惊扰军营,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传说中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
太宗得知,更为不满。按宋规得胜很快就犒赏,可宋太宗却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提醒太宗赶快lùn_gōng行赏时,太宗以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还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德昭死后,太宗又跑到德昭府里面大哭道:“傻侄儿,我不过一句气话,你怎会走这条路!”
许多人认为,这是史家在为赵光义逼死德昭的罪行做掩饰。
后世子孙:
同安僖靖王赵惟正
南阳康孝王、冀王赵惟吉,其後代为宋理宗等。
左千牛卫将军、魏王赵惟固
右千牛卫大将军、鄂州观察使、江夏侯、彰化军节度使、舒国公赵惟忠
汝州防御使、临汝侯、永清军节度观察留後、清源郡公赵惟和
民间传说:
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赵德昭
赵德昭是包公案、五虎平西演义等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八贤王」的原型。在电视剧版的《白眉大侠》中是武圣人于和。
赵德芳
父亲:
宋太祖:赵匡胤
赵氏姓名中字:宏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秉
太祖原配:
贺氏
显得5年-西元958年病逝
赵德芳生母:
王氏:後周巢国公之女
待人仁慈,恭勤不懈,亲下厨,善古琴,虔信佛教。
生育三子女
乾德元年963年病逝-葬于安陵之北
赵德芳养母:
宋氏:【父亲左卫上将军宋廷渥长女】【母亲:後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甯公主】
对太祖两子照顾有佳,尤其偏爱德芳,经常提及立德芳为太子之事,太祖驾崩当晚急召德芳,因为他是唯一值得倚重之人,但最终赶来的却是即位的太宗皇帝赵光义。至道元年995年4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44岁
兄弟:
长兄[太祖二子]:赵德昭-字日新【贺氏子】乾德二年出阁,时年14,封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封兴元尹。
一生寡言,喜读书,淡泊名利,但心情刚烈。后因在太宗面前进言给将士封功,被太宗训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说!因此惶恐不安,回宫后自杀身亡
喜欢重生之我是八贤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