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k中的爱情和物理学
江晓原
有一次在电话里和一位优秀的美女聊天,记不得是说到了什么事情,她脱口道:“浪漫不分大小”。忽然之间,我们都觉得这句话十分有力,简直是渊渊作金石声,当时就约定要拿它来作文章题目。此事已经过去多日,文章也写过若干篇了,终于找到勉强可以用这个标题的地方。这次是吴宇森的影片k(中文译成《记忆裂痕》、《致命报酬》等等,不确切但也无不可)。
影片根据菲利浦.迪克(k)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是一部集科幻、爱情、探案于一身的科幻动作片,而且其中还有浓厚的电脑游戏色彩。虽然在美国票房不好,其实还是很好看的。原著作者迪克也不是等闲之辈——只要指出著名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等都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就足够了。
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万莱康公司在搞一项秘密研究——可以预见未来的机器,为此雇用了电脑天才迈克尔.詹宁斯,许以上亿美元的报酬,但是要将他在受雇三年期间的记忆消除。詹宁斯对这样危险的生意原有顾虑,但巨额报酬实在诱人,况且公司里还有一位美女波特博士(因《杀死比尔》而走红的乌玛.瑟曼饰),詹宁斯对她一见钟情,因此就不惜以身涉险,答应下来。谁知三年过后,他完成了任务,却不仅没拿到报酬,反而面临公司杀手的追杀。
这里首先涉及“预见未来”这个概念,这不仅是理论物理学上非常玄虚的一章,而且会导致深刻的哲学问题。预见未来和时空旅行、多重宇宙等问题都有联系,简单地说,如果你能够到未来时空转一圈,那么一旦你回到现在,就自然成为一个知道未来的人,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先知或预言家。古往今来,东方西方,一直有不少人对于获得预见未来的能力心往神驰。根据现有的常识,预见未来当然只是痴心妄想;但是如果从理论上接受时空旅行的可能性,则同时也就必然承认预见未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古往今来关于某些人能够预见未来的传说,也许并不全是彻头彻尾的无稽之谈?
爱情通常不是吴宇森影片的重点,但这次似乎有点例外。詹宁斯与波特博士之间的一见钟情当然有些老套,他为了美女而以身涉险,这点浪漫情怀在西方人也是非常习惯的。但是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因万莱康公司有自己心仪的美女在,就糊里糊涂接受雇用,这几乎不能叫作浪漫情怀,恐怕只能是“浪子情怀”了。
这只是浪漫的开头,就还更大的浪漫在后面。詹宁斯在为万莱康公司工作的三年中,和波特博士过着甜蜜的爱情生活,他明知这三年的记忆是要被消除的,但他还是对波特说他不会允许这事发生——因为他不仅不想忘记和波特的爱情,他更要破坏万莱康公司的计划。原来他在工作中看到了未来,而那未来是极为暗淡的——包括核灾难。为此他在那台能预见未来的机器的芯片中安放了病毒,使得机器在他离开后无法正常运转。这也是他完成工作恢复记忆之后公司要找他算账的原因。
在西方的幻想电影中,未来通常总是十分暗淡的,这部影片中也不例外。不过影片在这个问题上只是采用人物对白的方式来交代。詹宁斯指控说:“预测就象创造了一个人人都逃不掉的瘟疫,不论预测什么事,我们就会让它发生。”例证是,万莱康公司的机器预测会有战争,总统(没有说是哪一国的)就决定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结果战争就真的来了。
这种“不论预测什么事,我们就会让它发生”的故事模式,也是西方人从小就熟悉的。在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王之弑父娶母,早就有神喻预言,其父信此预言,就决定弃杀此子,谁知这反而促成了此子后来的弑父。中世纪中亚帖木儿王朝的国王乌鲁伯格——他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星占学家,他的《乌鲁伯格天文表》在西方历史上非常有名——也有同样的故事,因为星占学预言说他将被其子所弑,他就将其子放逐,谁知这招致其子的怨恨,后来竟真的弑父了。
以这些故事作为背景,就比较容易理解詹宁斯的指控。他断言:“如果让人们预见未来,那么他们就没有未来;去除了未知性,就等于拿走了希望。”因而他认为万莱康公司制造预见未来的机器实属邪恶之举。
影片富有电脑游戏色彩的地方,是詹宁斯在受雇期满,到他拥有股票(万莱康公司给他的报酬)的公司要求兑现时,被告知在三年受雇期间,他自己竟已经签字声明放弃所有股票,只要求将他寄存在公司的一个信封交给他。而这个信封里只是一些日常的琐碎物件,诸如钥匙、车票、喷发胶、回形针、小纸条之类。詹宁斯当时大怒,说我怎么可能放弃一亿美元来换取这些琐碎物件?难道我是白痴吗?
但是后来他被万莱康公司杀手追杀时,发现信封里的每一个小物件都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他的命,这才意识到,信封里的物件是他在受雇万莱康公司期间精心挑选的——因为他是曾经预见未来的人,因此知道未来杀手们的每一个步骤。而他之所以声明放弃上亿美元的股票,是为了让自己在失去这三年记忆的情况下重视此事,好去完成他的义举。
他的义举,当然是去摧毁万莱康公司的预见未来的机器。
不过,他也不能让自己未来受穷,所
喜欢异形物语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