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占领了小勃律,控制了这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通道,取得了梦幻般的胜利。复制网址访问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为了庆祝这一场彪炳史册的伟大战功,高仙芝命令改其国号为归仁,设归仁军镇守。
高仙芝作为主官,很清楚有功不赏的后果,因此非常看重将士们的个人表现,对于席元庆率军砍断藤桥的功劳大书特书,以安西都护府的名义,给席元庆记了“跳荡”之功。
“跳荡”是唐军最高的军功,相当于现在的特等功,这个功劳如此珍贵,不轻易送人,在大唐朝廷也是屈指可数的。宰相李德裕《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汤及第一第二功状》有云“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
唐军占领了小勃律,似乎取得了完美的胜利,然而,这个胜利真那么了不起吗?
可能不是的。在这里引用《潜伏》的一句话很有意思“有一种胜利叫退却,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这句话耐人寻味,用到这里似乎更贴切一些。
唐军的所谓平定,听着好听,不过是俘虏小勃律的国王苏失利之和他的吐蕃王后,杀几个忠于吐蕃的酋长,另外立个有威望的当地人当新国君,找一批愿意效忠大唐帝国的大臣辅佐他,然后招募几千志愿军在此驻守而已。
然而,根据德**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成本效益逻辑推算,战争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没有巨大的利益,不能轻启战端。《孙子兵法》在开篇亦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基于以理论,这次战斗的赌注是如此之小,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源去争取。
唐军在短期内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地区的控制权,似乎取得了全胜。然而,事情未必这么简单,从长远看,因为路途遥远,唐军无法控制这个地区,再一次丢失是必然的。所以,这个胜利满足了大唐朝廷的虚荣心,让李隆基有机会对杨玉环同志吹牛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仙芝率领的西域唐军创造了一个迹,至今让后人血脉贲张。
整休的时间很短暂,当年八月,贝加尔湖的冷风影响了兴都库什山脉的气候,冷风刺骨,让人的骨头都觉到了寒冷,“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日子要来临。
高仙芝命令唐军班师回国,大军拔寨都起,浩浩荡荡的启程,押着小勃律国王苏失利之和吐蕃公主,耀武扬威的在城外转了一圈,然后经赤佛堂道凯旋而归。
到了九月间,秋天的尾巴都要没了,冬天已经毫无争议的到来了,冷风在兴都库什山脉肆虐,刮得人内心“拔凉、拔凉”的。
冷风降低了人的体温,唯有运动能与之抗衡。在此情况下,大军加快了速度,越过了冰川,大军行至婆勒川连云堡,与监军边令诚会师。在城内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军队重新编组,一起返回故土。
九月末,冒着茫茫的大雪,高仙芝回军至播密川。
终于回到了海平面4000米以下,这里的氧气充足,湿度较好,植被也变得翠绿。
在高寒地区征战数月,熟悉的景色变得陌生了,有些不真实。不过,这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高仙芝下令休息几日。
在大军休整时期,边令诚一再催促之下,高仙芝请封常青写捷报。然而,封常青一改过去的行为,劝说高仙芝不要急,回到龟兹也来得及。
高仙芝认为封常青想的对,于是打算放一放再说,没想到,边令诚很固执,一再要求他立刻办。
对于此事,边令诚似乎任何人都热情,很不耐烦的对高仙芝说道“使判官王廷芳是万岁派来的,万岁等着好消息。我们几个月以后回龟兹,万岁一旦知道压下好消息这么久,肯定会生气的。”
高仙芝一想也是,部下是为领导分忧的,让皇帝着急,那不是忠臣该干的事儿。于是,命令幕僚刘单起草捷报,并派长安来的使判官王廷芳进京告捷。
边令诚催促的没错,讨伐小勃律,这是李隆基直接下达的诏令,皇帝等着胜利的捷报都急出病来了。然而,高仙芝高兴过头了,没有同时报告夫蒙灵察,直接派了人去长安报捷。按照东北人的说法,这是隔着锅台炕,少了一道程序,多了一份不恭。
官场有句话,是“排排坐,吃果果,”或者是“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韦小宝的为官之道。有了好事儿,大家都沾光,特别是让领导面子有光,实在找不出领导的功劳,也要在报告写一句“在领导的英明指导之下,我们做出了成绩”云云。高仙芝如此做,违背了官场的潜规则,犯了大忌,这惹祸了。
遗憾的是,高仙芝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捅了一个天大的篓子。这个大篓子很快让高仙芝尝到了苦果。
国人思乡情重,在休整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以后,踏着绵绵的积雪,高仙芝一行人回到了龟兹。
高仙芝觉得了异样,因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大军凯旋,一定要有官员在路迎接。进城之前,夫蒙灵察也要在城门外设接风酒宴,在寒风之喝一杯酒,暖暖身子,然后簇拥着进城。
而此刻,龟兹城外门前冷落鞍马稀,没有任何官员在城外迎候。
高仙芝在那一刻觉得寒冷,仔细想一想,觉得了边令诚的当,隐隐觉得自己太冒失了,惹出了滔天大祸。不过,已经走到这里,没法回头了,只能硬着头皮进城。
喜欢刀尖上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