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对辛氏很感恩,成了江湖老大以后。将辛氏立为皇后。中国人自然讲究子以母贵,因此,打算将辛氏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是,中国人历来信奉长子为尊,大儿子史朝义就碍事了,因此,史思明就有了除掉史朝义的想法。
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同是自己的骨肉。父母会厚此薄彼。其实,厚此薄彼在孩子众多的家庭是普遍现象,这样的家庭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最受宠的孩子,同时也会有一个最不受宠的孩子。只要孩子一多,同样是父母的骨肉,有些父母确实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史思明就是这样的父母,他总觉得史朝清比史朝义好,这个想法根深蒂固,一直延续到他称帝之后。
如果史思明仅仅是一个将军。他不需要过多考虑继承权,而现实的问题是,偏偏他是“皇帝”,继承权马虎不得。
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史朝义的人品极好,群众呼声很高。而史朝清呢,恰恰相反,性格暴躁,残忍好杀,口碑贼差。史思明虽然浑,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他又不甘心立史朝义为太子,所以就把立储一事儿暂时地搁置了起来。
然而,躲避不是办法,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史思明一咬牙,想出了一个坏主意,让小儿子镇守范阳。封史朝义为怀王,命令他为先锋,上前线拼命去。
史思明如此做,实际上就是想让史朝义在前方栽跟头,到时说服群众就比较容易了。
但是,让史思明没有想到的是,史朝义的表现很不错,将士们拼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就是在攻打陕郡这件事上,也不全怪史朝义,毕竟,卫伯玉不是谁都能对付得了的。
陕郡战斗失败,应该从两方面看,史朝义有着无法克服的原因,换了谁去都未必能赢。史思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发怒,其实也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借题发挥而已。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史思明是安史之乱中最有名的军事家之一,既然是军事家,人就不会糊涂。一个不糊涂的人,绝不会随便就杀了自己的儿子,他这么做,既有真实的意图,更多的是演戏。
史思明半真半假的下达了命令,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群臣们的一致反对。
史思明性格暴躁,动辄就要杀人,史朝义和他老爹刚好相反,不仅性格十分宽厚,而且善于采纳下属的意见,深得人心。
得人心者的天下,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大臣站出来为史朝义求情了。
史思明本来也就是想杀鸡儆猴,看到有这么多人求情,于是顺水推舟,赦免了4人的死罪。
处置了内部矛盾,史思明决定亲自指挥攻克陕郡。为了保证大军的粮食补给,交给了史朝义一项艰巨的任务,命令他在礓子阪修筑一座三隅城,也就是三角城,以此作为大军的屯粮之所。
军情如火,史思明下了严令,限一个月内完工。
一个月修筑一座城池,在一切都需要人工的世代,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似乎很难办,然而,史朝义竟然在约定的日期内完工了。但是,由于时间实在是太过紧迫,最后还差了一道工序,新砌的城墙还没来得及上泥!
史朝义以为不辱使命,于是让弟兄们歇一会儿,过一会儿再去干,然后找老爹要功劳。没想到,投资人史思明赶来验收,一看城墙还是毛坯房,当即勃然大怒,混账东西,打仗打不明白,干工程也是偷奸耍滑,真他***丢人!
史朝义被骂的狗血淋头,只好乖乖的解释,弟兄们太累了,我就私下做主,让弟兄们喘口气儿。
史思明怒不可遏,骂道:“你爱惜自己的士兵是你的事儿,我只关心你为什么要违抗我的军令?”
说罢,史思明命令将士们泥墙,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将城墙给泥好了。
泥完墙之后,史思明上马,准备去柳泉驿(今河南宜阳西)休息。临走的时候,想想觉得心里不舒服,于是恶狠狠的说道:“等到攻下陕州之后,我非杀了这个不听话的孽子不可!”
史思明的口气很重,重重的撞击着史朝义的脆弱的心灵,也飘入了骆悦、蔡文景、许季常等3人的耳中。
史思明的话太恶毒了,史朝义等4人当时脸色大变,一颗心变得拔凉拔凉的。(【520dus.com 书呆网】。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刀尖上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