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二十年七月,东征高句丽的军队势如破竹,连破数座城池。
当然。
所谓的城池其实就是高句丽境内的几座村落而已,几乎没有守军,汉人军队一到,当地百姓就望风而降。
大汉不管是在文化入侵还是精神思想入侵都极为成功,靠近辽东的高句丽村庄基本都会说汉语,村子里大部分百姓也都去辽东的纺织厂打工,巴不得成为汉民。
但高句丽整个国家都在长白山深处,四面被群山环绕,顺着鸭绿江前进的话,沿途道路崎岖难行,过了后世我国丹东市,朝鲜的新义州之后。
两岸群山高耸,气候变幻莫测。高句丽的军队隐藏在山间埋伏,赵云的军队遇上了和李世民一样的问题——推进速度比较缓慢。
毌丘俭虽然只用了一万人就轻松平定了高句丽,但其中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赶路以及与敌人对峙上。真正硬碰硬的时候反而就只有四次战斗,分别是沸流水之战,梁口之战,以及两次丸都山城之战。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正始五年,也就是西历公元244年,持续到正始六年。在沸流水之战和梁口之战后,毌丘俭已经歼灭了高句丽主力,可依旧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灭了高句丽。
而且甚至并没有完全把高句丽灭亡,因为高句丽每次战败之后,就往东跑,跑到后世朝鲜东北地区,或者延边,甚至海参崴,等汉军一走,就跑回来重新复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将高句丽灭亡,其实也不容易。所以这次荀攸制定了全方面的策略,正面部队稳步向前,采取步步推进的策略,掩护后方奇袭的队伍,将高句丽王室一网打尽。
等到了七月中旬份,入秋以来天气急转直下,南方的中秋还热得要死,东北的中秋有些地方就已经开始下雪。特别是长白山地区,雨雪当中还夹杂着冰雹,道路泥泞难行。
小冰河时期就是这样,现在大汉内部的情况算是出现了好转。但周边区域,如地处于热带的东南亚地区,终年高温,地处于北温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终年苦寒。
像东北还算好的,西域那边因为纬度高,海拔高,不仅冬夏温度差异大,就连春秋季节,也偶尔出现暴雪或者酷热。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差异也非常高。
天气变幻让汉军苦不堪言,好在这次朝廷准备充足,棉衣棉鞋棉帽子,外面再套层棉甲,以高句丽的原始铁器装备,还真不能奈何得了汉军。
朝廷的推进速度依旧保持着稳定,到八月份就杀到了梁口,也就是后世浑江和鸭绿江的交汇处,在这里与高句丽军队正面对垒。
高句丽采取的方式是在此地铸成,因为此地是唯一道路,两侧皆是连绵山岭,大军根本不可能飞跃,所以只要守住了梁口,那么身后的丸都山城就能够安然无恙。
历史上毌丘俭就是在此地击溃了高句丽的主力。
赵云到达梁口之后,就地安营扎寨,没有选择强攻,因为这段时间长白山沿线都在下雪,即便有御寒的装备,强攻城池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好决策。
又过了十多天,到八月份,就在高句丽东川王以为汉军被阻隔在马訾水沿线的时候,此时在北方,一直部队正悄然开始南下。
带队的乃是一個名叫陈到的少将,陈到今年已经41岁了,早年跟着张辽,屡立战功,升迁至校尉。
后来章武九年,在张辽北上进攻鲜卑匈奴的时候,因为在涿邪山之战以及龙城之战当中神勇无匹的表现,而被张辽上报朝廷表功,在前些年升任为少将。
当时是章武十三年,陈到的年龄才34岁,在这个年龄升少将,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之后张辽当过一段时间的东北军区总督军,离任的时候把陈到留下,担任辽东郡的郡军区督军,驻扎于襄平,所辖部众大概有八千余人。
虽然按照章武六年陈暮进行大军区改革的时候曾经划分过,一郡之地应该有一名少将,一州之地应该有一名中将,而一个大军区由数个州组成,应有一名上将。
比如大汉六大军区之一的东北军区由幽州、辽州、朝州以及倭奴岛的九州岛共同联合在一起,由一名上将为督军,总揽全局,拥有在被进攻的时候进行驱逐的权力,而无主动进攻之权。
但各个州郡所辖的兵力数量和精锐程度也不同。
像边境的州郡所辖的士兵无论从人数还是精锐程度都远高于内陆地区州郡,如陈到所在的辽东郡兵力是八千,但在豫州或者冀州这样内陆郡国的兵力,可能不过两三千。
这样布置有不少隐患,因为边境的军事实力过大,容易造成边镇拥兵自重,如唐朝的安禄山,明朝的吴三桂,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可也没办法。
边境是封建王朝最先受到外敌寇略的地方,如果边防兵力少,很容易遭到外敌入侵,历朝历代都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式。
大汉也只能通过让将领轮流驻防来防御,像清朝的十四个驻防将军一样。
陈到作为辽东郡军区督军,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他是最直接的接触者,因此得到了这个深入敌后的任务。
军情司渗入高句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高句丽本地土著被吸纳进军情司者也不是一个两个,在这些内应的带领下,陈到军队避开沿线,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丸都山城外。
一直到这个时候,高句丽才发现自己后方居然出现了一股
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