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20114/25/1604070634393458744353750453797.j]]]拍卖价,三百四十五万一千人民币。
印面:《日镜云伸》,《三无九有》印面宽3.2公分,长7.8公分,通高3.1公分康熙御用“三无九有”、“日镜云伸”玺郭福祥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吏部生活文物科副研究馆员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最近征集到康熙皇帝的两方宝玺,皆寿山石质地,印体规整,平顶无钮。从质地、颜色、大小都一样等情况分析,两玺应是用一块寿山石剖解而成的对玺。其中一方玺文为“三无九有”、印面为长方形;另一方玺文“日镜云伸”,印面为椭圆形,皆朱文。两玺共装同一锦匣内,匣盖现已不存,匣底座的做法、装潢都与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2003年拍卖的康熙十二方套玺相同,为宫中原装。这些情况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康熙宝薮》(康熙御用印谱)对两玺的著录正相一致,据此可以判定两玺是康熙御用宝玺的真品。我们知道,皇帝宝玺的制作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在玺文的选取上往往反映出皇帝的思想和情趣,这两方宝玺也不例外。“三无”语出《礼记》,(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具体而言就是(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迭也,无体之礼也;凡有有丧,葡匐救之,无服之丧也)。强调的是礼仪的教化作用。“九有”指九州,也就是国家的代名词。“三无九有”意为用三无之盛德治理国家天下,表明了康熙帝的治国思想。而“日镜云伸”意为日出云散,天青气朗,暗寓国家天下政治清明,这也是康熙帝所追求的人生和政治境界。可以说。两玺真实地反映出康熙皇帝的思想和追求。《康熙宝薮》共著录“三无九有”玺两方,“日镜云伸”玺三方,这几方玺都作为引首章在康熙皇帝的御笔书画上经常钤用,其使用情况在专门著录内府书画的《石渠宝笈》中也有反映。如在康熙“御临米芾题画诗卷”、“御序卷”、“御临董其昌书驾幸太学赋卷”上都钤有“日镜云伸”玺,而在“御临董其昌书乐志论轴”、“御临董其昌书兰亭帖轴”、“御书乾九五爻辞轴”上则钤有“三无九有”玺。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康熙宝玺在晚清时流失海外,即使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宝玺藏量也非常之少。而这两方宝玺的出现,为全面研究和认识康熙宝玺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可谓弥足珍贵。
附寿山石:(来自百度,省得码字)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1]。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品
田黄原石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
寿山寺坪田
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编辑本段寿山宝石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
喜欢玩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