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说明(四)和本书上架公告
戒念在这里非常感谢那些关心《宋风》成长的书友,你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于我很有帮助。
有书友留言说我对王安石有妖魔化的倾向,我对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好好聊聊,简单的说明一下王安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我认识王安石也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才开始的,他那时在我心中绝对是个正面的形象,熙宁变法之所以失败也是由于他作为一个光辉的改革者在变法中触动了以两宫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遭到围攻而导致失败的。这是初中历史课本上的看法,当时我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分子,不可能对此产生怀疑。如果说王安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动摇的时候,那是在初中快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读了《宋史》,当时我以我的阅历还是不能判断这么一个改革者有什么错误,但我当时却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王安石发动的那场熙宁变法中的追随者几乎全部被列在佞臣卷当中,很少有幸免的。这是我对王安石第一次思考,也是第一次动摇。
后来我上了中专,接触的视野更广阔了,材料也丰富了许多,我知道了大宋三杰: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之间的故事,和他们分别代表的政治观点。说白了我更倾向于苏轼的政治观点,他是寒暑派的领军人物,也是苏偶像诗词在我心中影响的一部分。我接触到了更多有意思的资料,使我对宋朝那段最为波折的历史稍微有了些了解。
再后来我毕业工作直到现在,这中间的五六年中我成为了一个比较温和的愤青,坚定的排日派,从网上接触到了更多的历史,不同角色人眼中的历史,这让我眼界大开,对我的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这样的经历是非常松散的关注王安石的那段历史,中间也从没有刻意的认识这个时代。集中关注熙宁时代是在起点读到《异时空大富翁》那本书,后来有读了不少其他的架空历史小说,不过其中对王安石的描述并不是很公正,后来我决定写《宋风》的时候对这一历史阶段的史料进行收集分析后,形成了我现在对王安石的看法。
首先对于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不用有任何怀疑,人家“唐宋八大家”的名头绝对不是盖的,这中间没有任何水分,我想这个不用讨论。
其次,对于王安石的财政手段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他居然懂得用信贷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成长,这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首相当中是非常难得的,就像今天的美国格林斯潘老头儿的“强势美元”政策提出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一林斯潘到宋朝也没有什么办法,我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最后就是王安石的牺牲精神。可能这是很多书友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这正式我最近想得最多的事情。君不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倡导变法的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吗?这正式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宋朝当时虽然产生很深的社会矛盾,但表面上还是繁花锦簇,这个时候跳出来倡导变法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熟读历史的王安石当然很清楚历朝历代的变法者从来就没有好下场,如果不成功那政治前途肯定完蛋,如果侥幸成功了,说不定在若干年后还要被一些激进分子给从坟墓中拉出来鞭尸,但他依然挑起了变法大旗,这种勇气就是司马光或是苏轼也不敢想的!
这里所说的都是王安石的优点,但很可惜,他的缺点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他作为一个大文豪,他当之无愧的会流芳百世,但他那臭脾气就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保守派的施加给他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当时会有以辞相来威胁神宗皇帝的愚蠢举动了;也不难理解他明知手下的缺点,但还是要拼死维护以保证变法的推行。
王安石不适合做一个统帅全国变革的领袖,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缺少领袖的重要素质——海纳百川的包容,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他要比一千年后的同行要差的很多,当然中国现代改革也是尤其固有的政治气氛和土壤的,两者也没有办法相比,我说的是领导变革的领袖之间的对比。
我对王安石最不能理解的便是他屡召不起,这是我最迷惑的地方。如果王安石能够知道他在神宗时代出任首相的话,那这种政治远见就实在是让人敬畏了,不过他不可能预制历史的发展,所以他的屡召不起就成了最大的疑点。
王安石身上有太多令人迷惑的地方,直到今天我们才能从那一鳞半爪的历史记录中来揣测他当时的心情,各种对他有利或者不利的评论在今天也没有个定论。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从汉代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有预谋的篡改,其实我们老祖宗写出来的历史也并非靠得住,以胜利者的姿态来书写他们和失败者之间的历史,这中间有太多的东西都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我的种种观点也是基于这些并不是很可靠的历史,直到现在在吕惠卿的家乡,吕惠卿仍是作为一个光辉的改革者的形象存在,这中间这么大的差别又有谁能够说的清楚?!
我之所以写《宋风》也无非想演义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那个可爱的宋朝,那个悲剧的宋朝,如此而已,让大家见笑了。
下面要说的便是《宋风》上架了,这件事很突然,我也觉得很突然,不过是朋友的一句建议便促成了这件事。这也让我惶恐不已:我还是第一次写这么长
喜欢宋风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