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欣忙出来打了个千说:‘皇上,以臣所见,发匪占了武昌,下一步无外乎两个方向,一者向北直扑北京,一者向东直下江宁.向北,我等可借这天寒地冻的天气,在黄河北线布防,然后等骑兵一招集齐备,再令南方诸省将兵北上,陕甘兵东出,与敌决战在河南,加之河南这些年年年旱涝,全靠朝廷接济,到时,我朝可借此一战定天下,但如果发匪也想到这一点,那就剩下东进攻打两江,须知踞长江上游者如高屋建瓴,一路顺江而下,我等不得不受,否则两江乃我朝财富所在,那么只有死守安庆.所以,无论如何,我朝制敌的关键,便在黄河和安庆!‘
这番话说的道光不由的点点头,可这时偏偏有不识相的站出来,‘如果发匪也想到天寒地冻,不肯北上待明年春天再突然北上又如何?再说,我朝在江南有百万大军,只要调几十万到安庆,发匪必然畏战南逃,那时江南荼毒,我等又当如何?‘
一时间,诸人看见有人跳出来反对,也胆大起来.纷纷站出来开始反对.本来恭亲王由于有相当的政治才华被道光所猜忌,再加上平时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官员,人们见他与洋人多打交道,因此给了他鬼子六的称号.
奕欣看见有这么多人反对他,暗叹了一口气,便什么也不说了,坐在一旁生气.众大臣七嘴八舌的议论了半天.最终集合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发匪势大,必然北上攻打京师,应该在黄河布防,同时在江南新训练三十万新兵,保住江南财税重地.一种是认为发匪不足畏惧,只要集中兵力攻打,很快就可以剿灭.总之,要么畏敌如虎,要么狂妄自大.
最终的决定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围堵太平军,尽可能快的剿匪.满清最终确定了自己在对付太平军的战略.
当会议结束后,奕欣阴沉着脸,快步向宫外走去,安德海快步跟在后面,殷勤的对奕欣说:‘恭亲王,今儿个走这么早啊?‘奕欣本想踹他一脚,但最后终于忍了下来,因为他明白这个奴才的后台是谁.恨声说:‘让那帮奴才气的,一群白痴,大清国这点基业就要败在他们手里了!宫里的事多注意点!‘
说完便坐进轿子里,离开了宫城.
安德海站在那里想了半天,最终转身向宫内走去.
在宴会后两天,大家主要是交接武汉防务.无论是谁,都不会放心两支队伍挤在城里.郭天民将部队撤往三镇外,不在三镇中驻一兵.他的理由很简单,‘我除了起家的千余名兄弟,剩下的全是后来才加入的,什么都不行,我得好好折腾折腾.另外,这些家伙,一听要随天王北上,很多都当了逃兵,我要好好收拾一下军心,不然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除了郭天民和警卫连留在武汉外,武汉再无解放军一兵.而杨秀清在完全接管了武汉之后,反而放下心来,开始管理起武汉来了.
当然,仅仅过了五天时间,郭天民便匆匆离开了武汉,原因很简单,在北方河南邓州总兵王金锁帅邓州两千团练南下和南阳总兵一起攻打刚刚占领的随州府,企图切断黄安与武汉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天民不得不返回前线指挥战斗.
这使得杨秀清大呼失算,因为他打算在郭天民整兵完毕后,将其调离武汉,视为先锋,以便削弱其势力,但还没来得及.再加上冯云山和萧朝贵感激郭天民的救命之恩,说了不少好话.再加上杨秀清多日来的刺探,确认郭天民只是在南洋多年,对清庭只是充满了仇恨才回国造反.此人无大志,大可笼络之.
因此在天王和南东两王的好感推动下,太平天国决定封其为定王(取安邦定国旨意),位列四等,比石达开还要低一级,但这也算是太平天国自永安封王以来第一个王爷.并镇守两湖,每年须向天国公库上交公粮20万石.
这也是天国的意图,在郭天民上交的湖北堪舆中,湖北年产粮35万石(至于真伪吗,自己想去!)这样郭天民将不得不将军队压缩到一定规模,而且他还要防御自四川和陕甘,湖广三个方面的攻击,并且全力发展农业才能满足.这样,既利用了郭天民为太平军防守长江上游,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粮仓,又限制了其势力的扩张.
郭天民对这个结果自然不满意,但现状如此,为了团结一切力量,他也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条件.不过在他的计划中,他做出了详尽的新安排.
至于太平军未来的发展战略,杨秀清在向多人咨询过后,由于太平军现在水师的力量庞大,无法进入河南,同时畏惧北方的蒙古骑兵,加之江浙乃全国粮赋重地,为了日后的发展,最终做出了向金陵进军,在金陵建立新朝,夺取江浙,再向北发展的的战略意图.
历史终究未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双方的当事人在后来回忆起这些时,都不胜唏嘘,认为当时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对方的战略思想,绝对不会是现在的局面.而郭天民则在看完双方的回忆录后,表情复杂的笑了一笑.
;
喜欢圣龙飞翔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