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仁学无言,做操盘手一直都信赖直觉,毫不夸张的说,直觉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操盘手是否优秀的关键。走势图大家都会看,感觉和直觉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他就是因为欠缺这种敏锐的直觉才只是一个普通的操盘手!如今叶秋搬出直觉,他就无话可说了。
以前叶秋没有投资过期指,内地证券市场也没有指数投资,而且他以前的资金也很少,不够玩。不过,他倒也算是研究过,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些操作方法。
正因为了解,所以才会选择期指,因为期货的按金制度可以使他们的一亿当做十亿来用,这是资金最大利益化的唯一选择。
他不清楚东京大地震可以使日经指数跌落多少,不过,他查过资料,天灾对证券造成的影响通常都是极为巨大的。当然,天灾远不及人祸的损失惨重,但天灾的突然性是无法比拟的。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说东京大地震发生了,日经指数一天下跌两成都是可能的。
但问题恰恰在于这里,东京大地震究竟是哪天爆发的?《浮华场》杂志的那篇文章里只有引言提到了这场灾难,只是提到而已。死多少人,损失多大?一无所知。
不过,一直以来,叶秋不住在钻研这几个字眼。《浮华场》肯定是因为这场灾难做的专题,所以,这场灾难规模一定不小。文章中提到的影片都是造成了巨大的死伤人数和损失,在引言部分与这场灾难一起并列的还有唐山大地震等世界著名灾难。
从此来推断,这一场地震未必及得上唐山大地震的死伤人数,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可损失惨重及规模等方面绝不会小,这就是结论之一。
如果死伤人数很庞大,损失很庞大,那就说明一件事,日本很可能对此毫无防备。那就意味着,这次地震,日本方面没有获得预警。这是极为重要的论断,有预警与没有预警有着极大的差别。
差别就在于准备,有预警,那就意味着日本方面很可能会有一揽子重建计划和稳定局面的计划。那就表示,地震后,东京局势可以迅速稳定下来,稳定就代表着证券市场的稳定,时间拖得越长,叶秋他们的收益就越差。
反之,在没有丝毫预警的情况下,大地震的来临将死伤无数,将使日本政府措手不及,很难做出迅速而有效的手段。即使做到了,亦很难在短期之内就稳定下来,那就意味着庞大的收益。
简单的说,叶秋将要做的空头指数合约的时间将由此来决定,他的推测是,日本没有预警。所以,他可以放手去做,唯一需要忧虑的是,到时会不会有人接单。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叶秋不得不改变原先的计划。最初他想的是做短线,可到时东京大地震之后,他的合约还会有人接吗?很难。
所以,他犹豫了两天,终于还是决定做长线。其实都不能算是长线,因为他决定要做的是一个月到期的期指合约。这就是指,当一个月的合约期到了,就以当天的指数来交割,不论在这个月当中日经指数是涨了一倍之后再跌落回原来的位置,还是如何,都必须在那天交割。
对叶秋来说,这种合约棘手的地方就在于,他必须精确的推断出地震爆发的日期。很简单的道理,若是在地震爆发前就到了交割日期,那他们亏定了。若是在地震之后很久,等到日本稳定了局势才到交割日期,那么他们的利润一定会少很多。
最好就是地震爆发后的三天内,那时正好是人心惶惶流言蜚语不断的时候,日经指数一定跌到很恐怖的地步。若是过了这三天,日本就是再蠢,效率再慢,应对措施也应该实施下来了,到那时,本来跌到低谷的指数就会稳定下来。
于是,他又开始重新分析地震时间。打了一通电话给罗致轩,罗致轩立刻飞一样去调查了一下《浮华场》一直以来印刷杂志和定稿的日子。
《浮华场》是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发行新的一期,定稿则是在每个月的到数第三天。所以,只要不是临时换稿这样的事,那地震一定是在7月27日之前的事。不过,杂志通常罕有遇到临时换稿的事,这个可能性极低,可以忽略。再加上定稿的时间等等,还可以推前一天。
通过之前的分析,他肯定这是一场规模大伤亡重的地震,那就表示日本政府不太可能立刻就得出伤亡数据。在以前类似的事件中,日本政府通常都是在第二天才通报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三十六小时才可以统计出来。
东京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一旦出事,日本起码需要四十八小时才可以统计伤亡数字。《浮华场》和那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是知道了死伤人数,才会做这个专题,这就可以把时间再向前移两天。
杂志社确定这个选题要不了什么时间,但作者却是需要时间来写。想到这,叶秋再给了冷常如一个电话,他对这些影评人的了解要深一些。果然,冷常如的答复令他狂喜不已。
根据冷常如的了解,那位作者是出了名的快枪手,即使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文章,通常情况下也可以一天完成六到八千字。而这篇稿的字数超过了一万两千字,从编辑确定选题再找作者,可以再挤出大概两天时间。那就是7月22日。
杂志社为什么要找出了名的快枪手写稿?理由只有一个,这份稿子要得很急,只有快枪手才可以在最短时间里搞定。
分析到这一步,要是叶秋还不能得出结论,大家还不如骂他蠢货算
喜欢小亨传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