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铁水自一处槽口流淌出来。
有人不由惊道:“是铁水,铁水,铁化作了水。”
若说铁水,大家都见过,可是全部融化为铁水,见识的人倒是不多,一旦融为铁水,就意味着大量的杂质从铁中脱离。
有了铁水,想要什么样的铁都能造出来,这制作钢胚也就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有了合适的铁要炼成钢,用灌钢法就很容易了。
灌钢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炼,就可获得。
今天的事情已经相当成功了,钟宇不禁送了一口气。
至于碳的含量多少是造统管最适合的钢,含碳量多少的钢是造刀剑最合适的钢,就需要以后一次次的开炉和锤炼,来总结出来数据。
钟宇嘱咐这些铁匠们,一定要养成一种练了一炉铁之后进行记录的习惯。这一次的火候大致是多少,风力多大,熔炼了多少时间,铁水的色泽,添加的焦炭多少,都需要有经验的老匠记录下来,再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继续进行修正,以此来提高。
其实就创新来说,此时的天朝绝对算是一起绝尘,无论是四大发明,单单就炼钢,便早已有了灌钢法和焦炭炼钢法,而这炼钢法在西方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即便是倭人自以为傲的倭刀,也是脱胎于唐刀,采用的是包钢技术,只是虽是创新,却没有发扬光大,反而踏步不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钟宇总结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科学的方法,如何用新技术炼出好钢,需要不断琢磨,不断的修正,多多少焦碳,炉子的火候多少合适,偏差一点,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想起倭刀,钟宇忽然想起戚继光发明的戚刀。戚刀学习了日本刀的姿态,整体一改往日风格,同时又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出的调整。明军不用像倭寇那样注重单个刀体的研磨,更加注重整体的功效和制造成本,像造价昂贵的倭刀,根本无法大规模普及。戚刀这样类型的明刀整体强度都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规模战场的格斗,
钟宇心中暗道:等炼钢技术成熟点了,一定要造几把戚刀试试。
很快半月过去了,专门记录炼钢的那本簿子里已经密密麻麻的记录了无数的资料,钟宇鼓励大家探讨,相互传授经验,自然,其实也有人想要藏私,不过钟宇直接将铁匠分为两组,告诉他们,两组之间,每月都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进行比对,哪一组炼得好,将来的工钱加倍,没婆娘的想办法给你找婆娘,有婆娘的会提早把你的婆娘接来。
于是大家都不敢藏私了,每日生炉锤炼之余便是聚在一起根据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出来的钢铁也显然比此前要好了不少。
钟宇对这炼钢虽是半吊子水平,不过却有一股较真的劲头,这火统作坊的炼钢技艺倒是进步的很快!
经过半月的不断尝试,工匠们渐渐掌握了规律,炼出来的钢铁不但在使用焦炭炼铁法大量降低成本以及产量大大提高,而且钢铁的质量也有了跨越式的进展,工匠们已经总结出了什么样的刚最适合制造统管。
这几日工匠们造了十几只火统,每只实验了十几次,无一炸膛,钟宇不禁大喜。
钟宇又把自己凭着记忆画了出来把戚刀样式交给李匠头,并说明了戚刀的特点,又嘱咐道刀脊一定使用低碳的软钢,刀刃采用高碳的硬钢,然后加以锻合才成。
李匠头在旁听着,不住的点头,见李匠头听明白了,钟宇便吩咐他先打造几把看看。
...
...
喜欢明震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