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曰:“闻有不遵烟禁犹自擅用者。”对曰:“臣父大贝勒(莽古尔泰)曾言:所以禁众人不禁众贝勒者,或以我用烟故耳。若欲禁止用烟,当自臣等始。”上曰:“不然,诸贝勒虽用,小民岂可效之?民间食用诸物,朕何尝加禁耶!”
该崇德皇帝这是什么话!没文化!岂不闻“王子吸烟与庶民同醉?”但是该皇帝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二奶(著名皇后孝庄美眉)就喜欢抽烟,所以有人引唐诗曰“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看看,天快黑了,宫里的孝庄(当时的职务是永和宫庄妃)“饭后三袋烟,快活似神仙”,贝勒同志们不抽烟何待?——这就是准许高干抽烟的理由!于是在1641年,皇太极同志对户部有关领导下达了重要指示:
前所定禁烟之令,其种者用者,屡行申饬,近见大臣等犹然用之,以致小民效尤不止,故行开禁。
说起来倒也是,“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禁止庄妃抽烟有所不忍,禁止莽古尔泰抽烟有所不能,大官抽了小官还会戒吗?当官的抽了百姓还戒得了吗?最后“同志们辛苦了,同志们都抽吧。”
下一届的顺治皇帝同志倒是抽烟的,这是个好皇帝,名字也好,叫福临。他抽旱烟、抽水烟,还娶了个秦淮河“三陪小姐”出身的董小宛当“瑞敬皇后”,比他大十七岁半,很有点潇洒吧?瑞敬不幸翘翘后,福临还打算亲自出家,……很随和的皇帝,当然不会利用戒烟来捞取政治资本。他妈妈就是著名的孝庄太后,喜欢抽兰花烟——烟草里兑兰花,而兑兰花的技术以她的侍女嘛啦姑为高,可惜嘛啦姑事迹在史书里不详,我们只知道她是内蒙古科尔沁人,姓博尔济吉特,是孝庄后(自然也是内蒙古科尔沁人,也姓博尔济吉特)的陪嫁侍女。至于电视剧里什么编导要她姓苏,她就变成了苏嘛啦姑,那只是编导们的幽默习惯。——现在想想都令人陶醉:孝庄和顺治,太后皇帝娘儿俩吃过晚饭洗过澡,叫人搬两张小竹椅子一张凳子坐在院子里,一边喝着茉莉花茶,一边“斜阳深处,相对抽旱烟”,谁敢管?嗯?
而康熙小玄子同志也是个好皇帝,他有一个优点是说话不太装腔作势,甚至还颇有点幽默感。苏州织造(皇家苏州纺织厂厂长)李熙给他寄的新年贺卡里提到某大干部出缺(就是死翘翘了,但不叫死,叫腾出一个官职的位子来——出缺,好形象),该皇帝批示中这样曰道:
“……又,请安与贡烟折子不当与奏报出缺一起写,尔之识几个狗字,不知那里去了?”
但他不怎么反对贪污,干部们把工作做好就行,贪一些也就罢了。比如有些王公大臣到曹雪芹他叔叔曹頫(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即皇家南京纺织厂厂长兼中□□江苏食盐专卖局特派员,县团级)那里去要东西,该皇帝只是批示曰道:
今不知骗了多少瓷器(与香烟)去!朕总不知。以后非上传旨意,尔即当密折内申名(明)奏闻,倘瞒着不奏,后来事发,恐尔当不起……
看看,已经顶着皇帝的名字诈骗了,他还不处理,只说“下次再有人找你要东西你就告诉我!你要不告诉我那可是你倒霉!”除了不反贪他还禁止吸烟,是两大问题。朝鲜国王老李要送他两百箱香烟,一万盒啊,估计都是好烟,他小子居然不要!——你知道吗,1985年熊猫烟的产量只是每年四箱!他自己倒喜欢吸鼻烟。康熙在视察南方路过德州时对有关中□及省市领□□部们说:
“朕生平不好酒,未能饮一斤(多么谦虚,不过喝酒的人在喝酒之前都说自己不能喝,喝过之后总是吹嘘自己喝的多),总不常饮,欲求节制耳。朕尤恶见人用烟,汝等王公、台吉于围场见朕竟日曾用烟否?汝等总在毡房偷吸,畏朕见也。朕岂不知?”
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当场拿下,判个现行?可见戒烟力度不够,也可见戒烟的理由并不充足——那时侯皇帝们的脸皮还比较薄。所以有人敢写诗讽刺云:
碧碗冰浆潋滟开,肆筵先已戒深杯(别超过一斤哦)。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有马屁爱好者把这首诗告诉了该皇帝,他也只是苦笑而已。
雍正同志虽然被人家说了许许多多坏话,但他一辈子坚持反贪、自己也清廉,也不太装腔作势。他和他爹康熙一样喜欢鼻烟和鼻烟壶,我们可以看到他当年的“重要讲话”——至少与那些文盲编剧文盲导演写的不一样:
雍正八年五月十四日:“此烟是怡亲王进的,朕常用,问刘三九,若配得来即配作些,若配不来俟怡亲王事毕后向府内要配方做。钦此。”
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新烧的鼻烟壶)玉兔不好,其余照样烧造。钦此。”
同日:“(新烧的鼻烟壶)上下云肩与山子不甚好,其余花样照样烧造。钦此。”
此外他的长篇批复呀、报告呀还多得很,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有时一段批示就是几千字,每天忙忙碌碌地手不停挥,不抽烟受得了吗?
乾隆同志问题比较多,一是不反贪,二是乱花钱,三是把古诗改几个字就当作自己的诗发表,或者叫身边工作的翰林同志帮他写几句,然后就算他自己写的诗,幸亏诗作的不多,拿
喜欢往事趣谈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