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住单健豪的三人收起了手里的长剑,单健豪勉强的说了一声“多谢”后,头也不回的出了大厅。
回海星1981: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将赵茹当作未来的一着棋子,另一方面好像确实是与本人性格有关。当然,本文中的安排是这样的,赵玄若杀赵茹会引起朝野震动,会让赵玄陷入大不利的局面,若有人以道德的名义发难,虽皇上保护也无法逃避惩罚,所以相比之下,还是以不杀赵茹为妙。本章也有一些解释。
对于卫道野人的皇帝问题与李平之的兼并问题,我一并做个回答,因为这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皇帝的角色与封建领主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皇帝需要为整个天下负责,而领主只需要为一地负责即可。如若赵玄成为皇帝,他就不得不为整个天下负责,同时在朝堂之上受百官牵制,任何改革都不会有成效的。王安石的失败即是如此,他想走从上至下的道路,可是,所有来自中央的命令到达下端时全部变样,他的方田法几十年没有效果,他的青苗法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金融,但这种金融在城市里无法开展,反而需要到农村去,最后实际成为变相的税费。关键就在于底层不改变,所有来自上头的改革都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改革的基础。
所以,赵玄不能成为皇上,他如若成为皇上,首先操心的就是如何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如何防治黄河、长江的水灾,如何治理各地的旱涝,这全部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光这些事,赵玄一人就忙不过来了。
因此,赵玄只能走地方的路线,从改革局部地区入手。这个经理来自于*,中共之所以能将土地革命推行下去,是因为有蒋介石领导高层,处理列强入强、水灾、旱涝之事,这些事如若都让中共来做,是不现实的。这个逻辑上推理很简单,如若中共能做高层的事,那么蒋介石也能做低层的事,如若蒋介石推行一种彻底的土地改革,那么今天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赵玄走地方的路线是确定无疑的。当然,我说的是开头,如果改革真的能顺利下去,几十年后他做皇帝也并无不可,不过,他如果做皇帝,后果大概不会太好。其实不做也差不多,改革者的下场通常都不怎么好。
赵玄如果走地方路线,李平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台湾那时还没有开发,有大量的土地,住上几百万人不成问题,关键是钱,那就必须靠海上贸易了。
商业是改革的催化剂,泉州本来就有这种基础,所以从我个人估计,只要赵玄能从中央脱离,获得封建领主的权力,泉州改革必将在短期内就有效果。
李平之的观点是完全按照传统中国政治来的,如果按照传统中国来看,当然是毫无希望,所以我前面说过,改革的第一步,是让赵玄获得封建领主的权力,这才是改革的权力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李平之认为失业几百万人,那是按照全国来算的,但是,全国统统进行改革,可能吗?中共之改革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省一省的慢慢推进,最后仍不免有建国的土地改革与*,78年的改革开放也仍然是以沿海为重,至今内地改革的程度与沿海相比差距仍未缩短。
以天下失业之几百万,放置福建,乃至泉州,又会有多少?我仅改革泉州一地,能引起多少失业?
关于共产主义,那是我偶然想到。因为一次与别人讨论的时候,有人提到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无效率,后来我突然发现,共产主义可以比现代社会还要有效率,前提是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经济利益不复成为人生重点。所以我说,如果实现共产主义,可能还要走中国的道路。但是这个社会理念与现在截然不同,我只能猜测一下,根本就无法说明任何事情。大家不赞同也是正常的,就不用在这里多说了。
;
喜欢十三世纪——希望与转折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