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上,战争已经是一门艺术了。后期的军事家们,则运用兵法将战争转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成了兵法的最高境界。
古往今来,战争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剂,每个朝廷,都有一些名扬天下,为后世之人津津乐道,效仿推崇的军事家。
诸葛亮曾与马谡论军事,马谡一句攻心为上,可谓识兵法之真谛了。但简单的一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则难。马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在三国中,重大的军事行动,往往没有太多杀敌斩将,从而取胜。完全是计谋战略导致战争的胜负。
在关东军大举进攻洛阳时,董卓采取了严密防守的战术,虎牢关几次战斗,董卓面对着士气高涨,兵力雄厚,名正言顺的强敌,得意人生有了随时完结的可能。在李儒建议,董卓采取了迁都的办法。于是,关东军这一个联合部队开始萌发了胜利后带来的变化,各怀异心者纷纷驻马不前,勾心斗角,各逞计谋,最终联军不战而散。董卓不费一兵一卒,瓦解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袁绍围困死守的公孙瓒,连年不克。但袁绍并未因此而退军,在长期的围困中,公孙瓒的部下对公孙瓒的坚守和消极,袁绍军长期的坚持和毅力,丧失了反败为胜的勇气。甚至救兵到来,依旧坐失良机,反被袁绍利用,一战成擒。
曹操大队人马,军临赤壁,这一场仗未打,心理上的较量先开始了。曹操以三十余兵力,诈称百万,以绝对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以刘表水军之战力,以军事家的口吻向孙权要求“会猎”,使得东吴上下,一片混乱。在是战是降上,良久不断。曹操的这一记重击,比起百万兵马,更加有力。若是孙权胆子小上那么一点,也许天下真的要落入曹操手中了。
在劝说孙权迎战上,诸葛亮,周瑜,鲁肃先后给孙权心理上的铸造了一道信心长城。诸葛亮的激将法,使年轻气胜的孙权抛弃了胆怯。鲁肃的长者风范,使孙权看清楚投降的下场,和部下的信念。周瑜申时度势,评说两家优劣,未战之先,已定胜负,使孙权下定决心,坚决抗争到底。
刘备伐吴,正值曹操新亡,吴中无将,又以关兴张苞两个急于报父仇的少年猛将为先锋,打起报仇的旗号,以川中精锐,雷霆万钧之势长驱直入,一来看准曹丕龙椅未热,新篡天子之位,自顾不暇,二来料定吴中之人,没有自己的敌手,打的挥洒自如,气势之强,虽兵力不及赤壁曹军,依然锐不可当,给孙权即位以来,第二次生死考验。
陆逊瞧的清楚,一上来就以死守之势,将刘备锋锐之气遏止住,让刘备空有一腔杀气,却半分也逞不出来。刘备越是想早分胜负,以免曹魏有所举动,可陆逊偏偏不急不徐,死守不出。结果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打下去,刘备越来越毛躁,越是想万无一失,越是给敌人可乘之机。终于让陆逊一把大火,将刘备这个不世枭雄,变成了末路英雄,在永安宫内,长叹而亡。三十余年来,唯一一次统一天下的契机,葬送了刘备的性命。
而诸葛亮,则是个心理学家了。不管是激孙权也好,激关羽也好,激黄忠也好,完全是看人下菜碟,同是要激,手法不同。在攻心为上的战略中,对孟获这个实验对象,诸葛亮是不厌其烦,不达到最佳效果,誓不罢休。如此人物,也不知“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是不是也给刘备这个未来的上司耍了场心理把戏。
在心理战上,三国以外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更是不胜枚举。前些时日,看人谈及长平之战,想到秦国以近乎儿戏的离间之法,就能使赵王临阵易将,未免可笑。其实孝成王初登大宝,正要改朝换代,排斥老臣子,启用自己的心腹,又遇到廉颇这个脾气不好,性情耿直,不晓得溜须拍马,不假人以颜色的主儿,一有风吹草动,那管什么是真是假,自然大换特换了,用了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名人,只怕也是长期以来,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被迷惑了的信任。孝成王用了被赵奢评价极低的赵括,与孔明用了被刘备评价极低的马谡,是基本相同的情况。虽然孔明之智,比孝成王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可看出,知人之明,非是等闲就能办到的。
谋主名将,运筹帷幄,每战之先,都要知己知彼。熟悉了敌手的情况,才能拟订下导致胜利的策略。高明者,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诸葛亮安居可平五路,司马懿未伤一兵一卒可降曹爽。诸葛亮三次北伐,司马懿不从沙场上寻孔明的错误,或克日擒孟达,使孔明丧失外援,不敢擅自出兵,或以流言蜚语,使得孔明一筹莫展,王猛有草木皆兵之恐,弦高有犒军之谋,此皆心理战之及至。
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未战而知胜败,不战既可屈人之兵。心理战争,犹胜于真刀真枪。
;
喜欢飞云三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