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收购武汉东西湖啤酒542股权,与娃哈哈成立5家合资公司获41股权;收购深圳益力食品公司542股权。
2年,收购乐百氏92股权。
21年,亚洲参股光明5。
24年,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股份。
26年,达能亚洲增持光明股权达21;持股汇源2218;与蒙牛建合资公司持股49。
乳制品业:
蒙牛和伊利
伊利、蒙牛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厂,国有企业,最初注册资本4万元。在郑俊怀率领的团队拼搏下,企业迅速壮大。
蒙牛创办人牛根生,在伊利任职15年(198-1997),曾任伊利二把手。
1998年离开伊利后创办蒙牛乳业,此后年进行了增资、股改,实现初步的原始积累。21年,伊利销售总额272亿元,蒙牛724亿元。
22年,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资联合对蒙牛投资,以2亿元增资2万股,占蒙牛2股份。一年后,外资以“可换股债券”形式再注资5万美元。2-5年,蒙牛营业额保持了
1-14增幅,24年主营收入72亿元,净利润19亿元。同年伊利主营收入87亿元,净利润29亿元。伊利的龙头地位受到挑战。25年,蒙牛巨额融资成功,伊利高管出事,乳制品业的前二
名巨头一度出现被合的前景。
26年12月,蒙牛集团与法国达能组建合资公司,蒙牛持股51,达能49,总投资8亿人民币。这是我国酸奶行业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蒙牛表示已有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这是双方携手进军
中国乳制品市场的良机。
麦肯锡对中国乳制品业的预测:
1、21年,中国乳品市场规模达2亿美元,是25年的2倍。
2、消费者收入高和口味变化,以及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乳品业有可能出现合风潮。
、外资企业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所作为。
4、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乳品消费的1/4,未来5年,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速将达22-8。
5、从现在到21年,7的收入将来自1个二、sān_jí城市。
6、乳品分销分销方式将出现巨大变革,21年通过现代超市网分销比例将达到2/。
7、预计到21年,现有家国内乳品企业,可能有一半被淘汰出局。
8、国内企业必须培养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和营销方面的能力。
资料:外资背景下乳制品两巨头的较量
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企对蒙牛的投资是通过特殊方式实施的。
22年,三家外资公司在开曼注册“中国乳业控股”(简称开曼公司),持有"蒙牛股份"667股权。外方共投资2597万美元(2亿人民币),持有开曼公司4898股b股,钱放在开曼公司;
蒙牛管层和呼和浩特原股东在境外注册了金牛、银牛两家壳公司,以每股1美元共购得开曼公司a股512股。根据开曼的公司法,每a股有十票投票权,每b股有一票投票权。中方以5千a股对外方5
万b股,投票权之比是51:49,股权比例则是94:96。开曼公司的外资系拥有“蒙牛股份”27投票权(49)。
开曼公司要求"蒙牛"2年完成苛刻的经营目标,如完不成,“蒙牛”就拿不到开曼公司账上的2亿投资款,外方将持有"蒙牛股份"64
(96),牛根生也要准备走人。如完成任务,a股可无偿转换为b股,外方投资2亿元换2股权才成立。2年,蒙牛完成了任务,在“对赌”中赢得第一个回合。
2年1月,三家外资以52万美元,购买蒙牛67亿股“可转股债权”,约定26年6月可全部转股(74港元/股转股价),支持蒙牛上市。24年6月,“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以925
港元公开发售5亿股,ipo融资14亿港元。上市半年,外资系出手26亿股,回笼14亿港元。而外方全部现金投资仅612万美元。
上市前,牛根生以象征性的代价从外资系获得获得上市公司46万股,承诺5年内不跳槽、不新开设同类公司,外资系在1年内可随时以优惠价格增持公司股权。这样外资系可牢牢控制并鞭策
蒙牛的管团队。
据披露,蒙牛上市后,外资系和中方签了新的“对赌”协议:24-26,蒙牛盈利必须递增5,否则外资系将没收蒙牛管层及金牛公司78万股,外方则无实质性义务。这意味着26年蒙
牛销售额必须达到12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去收购竞争对手。
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真正有控制权的股东只有金信信托,持有伊利15流通a股。如需收购伊利2股权,约需6亿元。蒙牛24年公布财务数据,净资产7亿元,
长期负债率24,现金155亿元。
25年,金信信托以28亿元收购呼和浩特市政府持有的伊利28万股国有股,这使外界敌意收购伊利成为不可能,但伊利领导层因涉嫌挪用公款出事。
数年来,外资以其资本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使蒙牛的管团队始终处于被动搏命的局面。伊利管层则面对两难困境:或者坐以待毙被人收购,或者孤注一掷以求自保。
业内人士评价:
“在国内资本市场今日形势下,无论是以企业的所有权为代价助力跨国资本完成在中国的垄断布局的蒙牛老总,还是以公款进行mbo的伊利老总之间的博弈,没有胜者
喜欢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